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让群众满意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为都不仅仅是为了政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执政党,她正肩负神圣的历史使命,她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可能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艰巨,她肩上的担子,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都要重。那么,如何才能不辜负她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如何才能不断地为她的人民群众谋幸福?如何能让她的人民群众满意?可以说,除了与时俱进地提高政党素质、加强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之外,别无他途。而这一点,正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直到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壮丽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担负起这一伟大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逻辑的必  相似文献   

4.
习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相似文献   

5.
郑淑芬 《奋斗》2012,(1):15-1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发展为成熟的党.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人民武装力量由弱到强。由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延安时期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对民众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了。究其根本,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齐卫平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顺应历史而获得的广泛民心。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改变了中国百年受辱的状况,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选择共产党执政是众意所向,民心所归。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 二是实践积累而奠定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经历了长期的准备,无论是队伍和组织的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已成功执政50多年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但是,怎样才能继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能执政的根本原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任何特殊的私利。强调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执政使命,并非出于党的某种特殊利益,而是21世纪中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要求。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在众多政党和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历史任务,并致力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不同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理论,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执政目标、执政思路、执政方式等随着社会发展发生着深刻变化,执政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党在21世纪的执政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之 《唯实》2000,(9):4-7
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任何特殊的私利。强调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执政使命,并非出于党的某种特殊利益,而是21世纪中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要求。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近现代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历史奇迹。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观点,为我们正确看待党史、学习党史、运用党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几千年的  相似文献   

13.
牛晋芳 《前线》2016,(6):94-94
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不容置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里面有多种原因,但归根到底就是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一年的战斗历程。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最光荣、最进步的政党,它有聪明才智、有求实精神、有革命胆略,它的丰功伟绩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阶级和政党在这方面所曾经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邓蓉 《理论与当代》2004,(12):14-15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表明 “执政能力” 的建设 ,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局性、 战略性 、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成为一切工作的 “重中之重” ,刻不容缓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 是历史的选择, 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其执政水平如何,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 ,关系着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衰 ,关系着中国人民的福祉。55年的执政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合格的, 虽然其间走过 弯路,有过曲折,但带领中国人民创下了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16.
韦震球 《理论建设》2012,(3):39-41,67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话语系统,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并伴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转换。以人民的具体利益诉求为依据、以追求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是这一转换的内在逻辑。把握这一转换,有助于厘清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及其发展变化的不同认识,从而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以引领执政实践、增强执政合法性、提高执政能力。此外,把握这一转换,有助于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改革实践。思想工作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显得更迫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思想工作当做生命线,坚持思想建党、思想立党、思想强党;在创建军队、缔造新中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思想工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对思想工作产生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来自全球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正反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向全体人民作出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政承诺.中国共产党兑现这一执政承诺的主要途径是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引导全体人民建立一种对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社会预期,同时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形式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为指导形成的,并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共同富裕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到以人为本,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其核心价值理念始终未变,对完成特定时期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何执政党都必须整合执政资源以巩固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执政资源整合方式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经济绩效为核心和以"法治"为核心的重大转变。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资源整合方式,洞悉其演变规律,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合执政资源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