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现代金融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银川汇创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银川市属重点国有投融资集团,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承担国有投融资集团在加快城镇建设、激活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突出  相似文献   

2.
蒋炀 《当代党员》2023,(9):24-25
<正>【名词释义】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支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与信息业深度融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优化要素和服务,建设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的重塑是重点与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构建契合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深化对产业体系的再认识,既要从理论层面明确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形成基础与时代创新,又要从现实维度分析当前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而在实践方面谋划布局,探索路径,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先进制造业,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是"中国制造"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必须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发展拥有传统产业基础的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何磊 《党的文献》2018,(4):27-33
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五条指导原则,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发展新动力的变革,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要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部署;是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基于我国经济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资金流动、金融发展规模、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等角度分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因果反馈路径,并应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和政策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是双向的互动循环而非单项传导;增加信贷资金投放和提升金融产业规模会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人才规模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实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主要路径是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推动现代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九大报告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第一任务。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遵循这一新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对辽宁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测度,综合分析辽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特征。以产业为视角,分析产业新动能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从现代产业体系涵盖的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四大构成要素出发,深入剖析制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诸多障碍和发展"瓶颈",从鼓励金融创新、壮大实体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罗红 《理论建设》2020,36(3):56-61
加快建设"四个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可以奠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基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认为目前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支柱各有问题:实体经济不实、科技大而不强、人才多而不优、金融"血流"不畅;四个协同发展的格局更是尚未形成。为此需要多措并举,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兴平 《唯实》2018,(4):53-5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会议要求,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产业对接转移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命题是系统架构、优势再造、创新引领。基于产业发展新本质和创新活动的新趋势,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对接的现状,可以看出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具有新内涵、新判断、新路径和新动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再造,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打造新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区。由此,建构适宜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形成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加速区域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转移对接。  相似文献   

12.
<正>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廊坊市积极搭建园区承载、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推动以"大智移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悄然崛起在京津之间。科技园区承载力显著提高廊坊市注重提高科技园区的承载力,高新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和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以全省园区优化整合为契机,不断凝聚和释放各类创新要素活力,大力培育有竞争  相似文献   

13.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创新是高精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建设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要着力提升创新主体能力,夯实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支撑;要着力促进创新型服务业主导的全面深度融合,夯实高精尖产业体系结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实践》2018,(10)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从打造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要进一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和自觉、民本主体和自发相结合的双重动力推进机制;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制定城乡统一规划;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选择"龙头"带动产业并重点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以强化城乡产业关联为导向,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金融的支持,没有高质量的金融产业与金融市场就无法实现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刘世佳 《奋斗》2023,(20):71-7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此前,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立足实际,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金融调控目标与要求上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通道并不十分畅通,资金跑偏目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业金融发展不足、商业金融发展过度。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推动并加快产业金融发展。要实现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必须积极打造产业金融发展新生态,构建新型产业金融治理体系;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锻牢供给链条;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运营模式,打造新品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已成为驱动社会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应充分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特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借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优势,明确“一基地两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按照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协同、应用示范先导、打造产业特色“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一基三链五集群”,兼顾存量优化和增量育引,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易淼 《当代党员》2022,(13):15-15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强调,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制造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家底,实体经济是构筑重庆发展优势的根基。因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重庆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必须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重庆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应紧扣“一个体系、两个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有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