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在操作层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些方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而我们贵州是乡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思路,指明了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目标,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强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是通过深化改  相似文献   

4.
正2月9日,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安排部署。会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回流返乡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从2008年9月开始。湖南出现了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日前我们在邵阳、常德、益阳对农民工回流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去年外出务工人员共有390多万人,截至12月底,回流农民工68.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7%。其中邵阳、常德、益阳回流农民工占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9%、22%和11%。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立足实现农业和农村两个现代化,不断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补互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深度贫困县如何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向乡村振兴过渡,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现衔接,除了要看到两者之间衔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要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治理基础,实现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走出一条适合贵州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自"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至今,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并且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彼时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扶贫经验以及学界的相关理论,对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基础和重要意义。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动贵州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代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一)全面小康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既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又有现实的问题导向。虽然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战略.根据多年从事新农村建设的一些体会,笔者初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结晶,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基于这样的认识,交流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抓住农村文化之根,才能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4)
正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紧迫感积极稳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初步成效。内蒙古农村牧区既有三农发  相似文献   

14.
王迅 《奋斗》2018,(13)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效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当前迫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要坚持以城乡融合为根本途径,促进城乡关系的调整;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性,提高参与的有效性,不断夯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仍存在思想道德迷失,传统文化秩序面临分解和冲击;主体意识淡化,本土文化根基遭受否定和质疑;服务体系滞后,公共文化消费相对陈旧和单一;价值认同缺失,历史文化遗产难以传承和发展;后备力量薄弱,乡村文化人才存在不足和短板等种种困境和问题。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快乡村现代化转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构乡村文化文明秩序;坚定传统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主体意识;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消费升级;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凝聚乡村文化价值认同;建设人才队伍梯队,培育乡村文化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7.
洪扬 《唯实》2022,(2):70-7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壮大人才队伍,不限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便利的人才政策,加快聚集各类别、各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就没有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本文就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教授,应邀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十二期时代前沿知识专题讲座上作专题辅导报告。他结合贵州发展实际,围绕"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主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就此,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对温铁军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返乡农民工群体可分成"主动返乡"与"被动返乡"两类,其回流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农民工一旦做出回流的决定,就会同时受到农村拉力与县镇拉力的影响,其最终决策主要取决于上述两种拉力的大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回流主要带来三重效应:第一重效应是"职业声望提升效应";第二重效应是"家庭幸福感增强效应";第三重效应是"乡村振兴引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