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29)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特征主要有:分层化趋势明显,社会阶层构成由"同质"向"异质"转变;社会流动加大,社会阶层结构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变化迅速、复杂、仍在持续。客观结构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主观解释的多样性,对于这种新变化,学术界给出了断裂化、中产化、碎片化、结构化等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居统治地位的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转变,且这些转变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方式建立在全能主义国家和总体性社会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和组织化控制,通过开展大规模群众运动来进行政治动员;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催动下,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手段和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呈现出多元化、民主化、理性化的趋势,表现为从一元政治价值到多元政治价值共存、从义务本位价值观为主导到权利本位价值观为主导、从感性到理性、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创新。这种变迁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政治文明的进步、社会利益的分化及网络政治的兴起等。法治理念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价值发展的主要趋向,法治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在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方式和方向的变化很大。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出发 ,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三次大的制度变迁 ,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和方式 ,并对以后我国的制度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的变迁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这些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党政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和谐有序的党政关系不仅关乎一个政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党政分开",这主要是对历史问题作出的回应。然而,这种同质异体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也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党政分工"应运而生,这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新的党政关系模式,其背后彰显了同质同体的价值选择。从长远来看,科学融合、合理分工的党政关系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变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是竞争和统一的,而是处于严重的分割之中。1978年后至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经历了四个典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分割状态和性质。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变迁的因素众多,而产业政策、户籍制度、所有制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则是最主要和直接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成功密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成就,显现出国家治理的巨大优势。几十年来国家治理的发展之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之治、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的生动体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与宏观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密切相连,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三个变迁阶段。实践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探索出了工业化模式、后发优势模式、集腋成裘模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也面临一系列制度瓶颈,亟需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破解集体经济主体缺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等难题,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文化治理是在文化建设理论和治理理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特定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并利用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功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部分问题的管理活动与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治理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转变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实现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理念从管理走向合作的转变和手段从单一强制到多样灵活的转变。立足过往经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治理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厚植文化治理的主体力量、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法治建设,以推动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执政方式是指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机制的总称,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在执政行为中的具体化。核心是怎样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每推进一步,都伴随着冲破旧的观念、理论禁区的思想解放进程;每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会成为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突破之一:冲破“两个凡是,束缚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了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党的基本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据此,我们党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谐新农村"等三次变迁。各时期乡村治理模式都诞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且对当时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复杂的乡土社会中,尽管无法找到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乡村治理模式,但是,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的法治化是可以预见的: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结构、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农民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3,(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也随之展开。 1982年的机构改革:1982年,我国自上而下地展开了各级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机构数量和人员也要大幅度减少。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取得了明显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即:党内直选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由中央适时出台相关党内法规,对党内直选的具体程序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坚持"不唯票"与重视票的辩证统一,既要体现群众公认度,又要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党内直选,主要是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观念处于多元混杂的状况,既有相当强的传统观念,在年青人中又有不少“现代观念”;既有不少健康文明的成分,也有不少损人利己却又貌似有理的“理论依据”;既有戕害人们生活与灵魂的糟粕,也有亟待廓清的糊涂模糊观念和行为模式……总之,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青年价值观演变的轨迹 (一)经验描述 第一阶段:人生价值大反思(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思想领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两个“凡是”的束缚,形成了思想解放的社会潮流,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从“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锢氛围中走出来的青年,面对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这包括对红卫兵运动的反思、知识价值的反思、爱情的反思、家庭婚姻的反思、心灵伤痕的反思,最后以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孔祥智  高强 《理论探索》2017,(1):116-12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的生动体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与宏观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密切相连,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三个变迁阶段。实践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探索出了工业化模式、后发优势模式、集腋成裘模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也面临一系列制度瓶颈,亟需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破解集体经济主体缺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等难题,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