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08,(12)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遏"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庸俗"的观点出发,阐释了费孝通的知识观,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简要发展历程,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以及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对中国当前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发展作了反思,认为从一般常规标准来衡量,知识分子应该从实求知,以自己的真知灼见造福于社会,从更高的标准来看,要发扬"士志于道"的优秀传统,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上,王阳明呼吁豪杰之士,以共襄圣学;在政治上,王阳明同样呼吁豪杰之士,目的是改良政治.豪杰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人格依附,是王阳明实现政治诉求的中坚,寄托着王阳明政治改良与社会改革的希望.惜在当时的环境下,豪杰并没有大面积的出现.王阳明的豪杰意识与追求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知识分子企图改良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问题,实质是人才问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人才理论,也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建设的重要方针,是党对知识分子的一项基本政策。与此相悖,现今社会出现了一股"重商轻文"、"尊权重钱"、知识贬值的倾向,严重冲击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教科技队伍的稳定。为纪念今年教师节,有必要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以慰"乐道贫士"。一、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把知识分子排斥在劳动者的行列之外,列入重点改造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上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语,如今,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这句古语已被广大知识分子——当今的“士”们改为“士为知己者用”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医学科研机构,下辖12个研究院(所),主要担负着医学科研、疾病防治,临床医疗和研究生教育四大任务,聚集着一大批“士”,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知识分子,有医生护士、专家学者、教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初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过程中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偏离并造成不良影响。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顺利召开,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知识分子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1957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又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8.
周之江 《当代贵州》2012,(25):62-63
"九二派"被作者称为这一时代的"新士商","和传统士大夫相同之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气质,不同的是实现目的的路径和手法。"最近读到一本好书,即《九二派:"新士大夫"企业家的商道与理想》。作者是陈海,1992年进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这个年头,碰巧是《九二派》里那些当代"士商"们自觉跳离体制,投奔市场的风云际会之时。窃以为,此书绝非一般的财富故事,其要点在于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也即是所谓的"士商"精神,这是中国自古缺乏的东西。时至今日,从耻于言利到纷纷下海,其转变不可谓不剧烈,我想还不仅仅是简单的"官本位"到"商本位"而已。这些年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因何而来  相似文献   

9.
李青 《世纪桥》2008,(8):90-91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建国初期,我们党确立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并为贯彻实施这个政策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法.总体看,1949年至1957年春,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觉悟迅速提高、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之一,知识分子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繁荣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后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度出现违反知识分子政策的过"左"行为,严重影响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承德市兴隆县半壁学区中学一行11人,赴唐山车轴山中学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校长聊书会,做了题为"栽下诗花不凋谢——《刘章集》聊书报告"的报告,从几个角度解读了当代著名诗人刘章的《刘章集》。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华北平原北侧横亘着古老的燕山山脉,大山深处,横河岸边的上庄村,当代著名诗人刘章1939年就出生在这里。刘章是国家一级作  相似文献   

12.
王新和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质疑》一文里指出,“工人阶级”一词,其内涵并不是无限制的,它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分子。第一,从知识分子同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看,有的知识分子不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第二,有些知识分子的劳动同社会大生产的关系不密切。第三,从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看,他们中许多人并不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如果承认这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国家盛衰和民族兴亡的关键性战略性问题.在新世纪之初,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知识分子的新变化、知识分子成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知识分子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党在新世纪的知识分子工作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一直把知识分子当作革命的同盟军。建国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偏见有所发展,最终发展成了要求"知识分子劳动化"和接受"再教育"。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毛泽东有双重判断标准,一方面是从经济地位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另一方面又从政治思想状况上把知识分子划归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行列。这种划分上的双重标准导致了毛泽东对待知识分子态度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官不与民争利”的启示张亲霞西汉大儒董仲舒曾为汉武帝提出许多治国方略,"官不与民争利"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登皇位,诏举贤良方正之士商量对策,董仲舒说:"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利,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居。"又说:"身宠而载...  相似文献   

16.
极左路线盛行时,有一种理论很流行,为害也很严重,那就是关于知识分子必须接受改造的"皮毛论".意谓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社会阶层,需要依赖于某个特定的阶级身上.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单纯以GDP论英雄"的重要论述,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积极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主动因应新要求、新问题做出的重要指示。为加快科学发展树立了新导向,为干部政绩考核明确了新标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正确理解"不单纯以GDP论英雄",必须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确保不跑偏、不走邪、不徘徊,坚定不移走加快科学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样的人品最高?答曰:"不诿过者。"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整体上呈现出"不信任"的基调,党内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习性等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标签"。在中央苏区时期,虽然没有大批知识精英加盟,但战斗在中央苏区的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对于革命信仰的传播和苏区精神的提炼、总结、升华贡献了集体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在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中,习水脱贫攻坚吸引了更多关注和被寄予了更殷切的希望: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来形容这个贫困县消除贫困的形势之紧迫,并称习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切从新开始、一律全部押上、一刻也不松懈、一寸也不让步"。"十二五"期间,习水实现了县级和17个贫困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