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的构成和内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社会应急能力和应急法律法规体系等。政府相关部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社会等应采取措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努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尽量消除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贾腾  欧国立 《学理论》2010,(19):89-91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较明显的公益性。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补贴是各国城市较普遍的做法。分析城市轨道的基本属性和经济特征,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补贴的理论依据,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补贴的方法与模型,提出不同投资主体下城市轨道交通补贴的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今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历史悠久,安防经验丰富,对我国广州以及其他已建设和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在规划或开展城市轨道安防工作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应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依托,整合多种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当前该体系建设的困境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体现,应从切实落实责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创新防控网络,统筹一体化警务协作、创新应急响应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执法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与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严重滞后,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执法、司法提供法律适用依据。全面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法律可发现,我国目前在中央和地方都有了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立法,但这些法令存在缺乏统一性、立法层级较低、适用范围不一致、立法存在空白或冲突等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立法应选择单独立法的模式,即制定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法,该法与其他交通运输法各成体系,这样更适合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也宜于形成基本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相衔接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公安部门可依托集情报、网监、通信、指挥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警务智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组织严谨、联动一体、地上地下智能调度的应急指挥之效能。该指挥中心应基于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殊环境条件及相关国家安防建设标准,创新实现视频巡控、实时可视化指挥等城市轨道交通警务特色职能。立足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内核的智慧指挥新模式,可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智慧指挥中心的功能体系发展进行再设计,实现人脸识别及重点人员实时比对、违禁物品识别系统、客流强度分析与实时管控及智慧应急处置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路网客流节节攀升,大客流正逐步兼具常态化风险和突发性风险的特征,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公共安全"语境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的组成要素、时空特性和成因隐患,建立"三位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分类、分级、消解、多元"的应对策略,可有效减少和规避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风险正从生产安全单一领域向社会全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转变,各类风险相互叠加、相互耦合,危害后果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关乎运营安全、关系城市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多重风险,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应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不出事"的底线思维,贯彻"风险主导警务"发展理念,构建"事前"+"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能对各类风险提前预判整改、及时预警干预、高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网格警务、智能警务、协同警务三种警务机制的出现,加速了城轨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的实践创新和发展。因应这种形势,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者应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基点,通过"安全站区"建设,划网定格进行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城轨公安机关要依托科技创新,跨部门、跨界别构建智慧、精准、高效、融合的警务智能化网格,牵引城市轨道交通警务机制革新,从而实现因地制宜和讲求实效的社会控制多元化与警务综合治理的协同模式,创建平安有序的城轨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制定全国性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标准非常必要。各种安防标准应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标准时,应明确适用范围和效力,内容要全面,同时要注意安防标准的平衡,处理好和地方标准的关系,另外有必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安防标准里引入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早,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警察机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些效果良好的管理机制与措施,国内相关城市可结合实际借鉴学习,从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化建设、提高技术支撑等方面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方面的新需求、新问题,这些问题之庞杂、现实和迫切,已非某个已有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应运而生。任何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都必须建基于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而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的逻辑起点应为"运行安全"。从实践角度说,这是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实践的认知、剖析、抽象和验证而得出的结论。从理论角度说",运行安全"也满足学科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在上下班高峰、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恶劣天气时、春运暑运等特殊时段容易形成大客流态势,此时一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大客流安保工作的难题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风险分析模型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和处理对策,积极构建警企协作机制,配强应急救援与处置装备器材,防患于未然,严防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时段发生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事端。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是为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具有显著公益特征的民生工程。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保工作,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意义非凡。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把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安保工作目标,从搭建安保指挥、应急处突、勤务运行和保障建设"四大体系"出发,不断充实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切实提升平安地铁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高度耦合,运行安全维护与治安管控难点多、要求高。安全、有序、可靠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追求,主动控制是体系设计的基本遵循。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特点相适应,坚持风险导向,遵循一体化防控、立体化防控、安全第一与防处并举、实时性与适度性等原则,打造多网覆盖、防线支撑、机制贯通的"五张网、五防线、五机制"治安防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公共安全需求日臻迫切,安保工作理念亟待更新,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保社会化发展是保证安保工作成效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应在明确公安机关职责定位、优化警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安保力量,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优化教育培训和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城轨交通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7.
由铁道警察学院和公安部治安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为一线公安机关和校局之间搭建了高层次、常态化的智慧交流平台。论坛以反恐视野下站区警务与安保科技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稳抓站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性,增进了理解,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城轨交通警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危机事件。城市轨道交通在常态大客流的影响下,在疫情时期易引发疫情传播、交叉感染疫情等问题。各地城轨机关针对自身情况制定了防控措施,促使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防控机制整体转型升级,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与蔓延。进入后疫情时期,有专家指出“疫情或长期存在”。长期处于威胁情境下会造成大众长期或者永久性的情绪、生理及模式的损伤,因此需要公安机关与运营部门协作,在权衡公共安全与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对部分非常时期措施进行“脱敏”处理,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的常态化措施,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将大众的心理压力维持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针对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的恐怖袭击时有发生,给社会安定带来了极坏影响。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如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健全、安全监管水平有待提升、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完善。应加强联勤联动联查联防,加强轨道交通安保智慧化建设,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提升应急处置效能,注重轨道安保力量建设,深化轨道交通安全宣传机制改革,多方着手,不断推动轨道交通安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也因其人员众多、空间狭窄且相对封闭的特点,历来是暴恐袭击、个人极端犯罪的重要目标。公安机关是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的重要力量而非主要力量,更不是唯一力量。针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站区民警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工作过度依赖视频监控、警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协同作战能力仍需加强等问题,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角色定位,理解站区警务内涵,关键是要厘清站区民警工作要点,主要包括:重要部位巡逻值守、联络协调站区安保工作、组织专业力量加强防范、指导监督运营单位安保以及接处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