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领导的安徽农村的改革是神州大地涌动的改革春潮中的第一枝迎风斗雪的迎春花。 面对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的农民,万里的泪水夺距而出,他萦思苦想:农村为什么这样穷。 1977年6月,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行前。当时党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同他淡话,对派他去扭转安徽的严峻局面寄予厚望。走马上任伊始,万里拖着一条随时可能卧床的伤腿(那是“文革”给他留下的纪念),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从安徽迈出的,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77年6月到1980年春,万里在安徽工作了两年多,《万里文选》收入了这期间他的14篇文章和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几乎全部是讲农村问题的,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展示了农村改革是如何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迈出这第一步的。它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国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当时曾在安徽省委机关工作,多年后重读这些文章,往事历历,倍觉亲切,感受弥深。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有人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这大概是因为那时的螃蟹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种横行的怪物,敢于吃它自然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略。20年前万里在安徽领导的农村改革,就堪称此类壮举。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安徽农村的改革便成为神州大地涌动的改革春潮中第一枝顶风傲雪的迎春花。(《东风第一枝——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在全国率先突破“左”的框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影响之大,人人皆知。历史经过30年的洗礼,使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起始与成功,首先得益于万里主政安徽。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是对万里历史性地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个年头。当年,作为改革开放重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省率先开始的。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在江淮大地上"改弦更张",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全力推进农村改革。而促使万里痛下决心推动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源自他的一次深入农村的走访和调查。危困之时,邓小平识人善任荐"良臣"1977年6月21日,卸去铁道部部长之职的万里抵达合肥,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已经61岁的万里来到安徽,是  相似文献   

6.
正1977年11月,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发布《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简称"省委六条"),从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入手,批判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拨乱反正,开始在实践中寻求农村通过变革走出困局的出路。这是在农村改革进程中一件重要的标志性大事,是农村改革最早的实际行动。后来历史的发展证明,正是从安徽等地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行动,揭开了伟大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相似文献   

7.
聂皖辉 《党史纵览》2007,(11):31-3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已成为历史的定论.邓小平是安徽农村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邓小平站出来说话,没有邓小平提供的理论支持,安徽的农村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论是基于中国农村改革在行为主体和推进机制方面的特征。它虽有一定的史实依据,但更多的是一种兼具实证性和象征性的政治话语建构。在这一话语建构和流行过程中,高层决策的信息来源,农村改革的实践选择,政治人物的地位变化,政治舆论的强势宣导,这些因素前后相继、相互作用、彼此强化。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12)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则是从安徽开始的。从凤阳县小岗村推行"大包干"至今的30年,安徽省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的建设上一路探索、努力改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党建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安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最初起始于省委1977年秋冬出台的"安徽六条",迄今已30年了。回顾安徽30年农村改革之路,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探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该怎么走,尤其是如何走出一条有安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流传着"要吃大米找万里"的口号。这个口号,最简明、最集中地反映了万里对安徽、乃至于对全国农村改革的重大贡献。他奉命赴皖,勇冲禁区,支持群众,大胆实践,顶住压力,矢志不渝地支持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从农村开始"论在1984年前后逐步流传开。从事实层面来讨论改革是否从农村开始,很难说得清楚,它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的极而言之。更值得探讨的是,"改革从农村开始"论为什么会被广为接受和流传。这大致可从社会体制结构、农村改革效应以及政治舆论宣导方面找寻到缘由。反之,这一论述的流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体制、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是万里。万里为中国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改革所做的贡献早已蜚声中外,我在学习《万里文选》和《改革风云中的万里》(张广友著)等著作中,感到万里在抓农村改革中有4个第一: (一)第一次提出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农业生产 农村工作的中心当然是农业生产,这是古往今来的天经地义,是客观规律的必然。但是在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社会主义农业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共产党人的无畏勇气,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敢为人先,率先进行农村改革.他,就是万里.江泽民说:"当时万里同志在安徽当省委书记,他肯定和支持安徽农民搞包产到户的做法,如果还议论纷纷中,我们领导没有胆识,不出来支持反而加以否定,包产到户就出不来."  相似文献   

16.
孟兰英 《党课》2013,(19):121-122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万里坦承自己不了解农业,不过他喜欢调研和行走。当时有媒体形容,从皖南、皖东到皖北,他这一走就是三四个月,从夏日炎炎走到自雪纷纷。他的名字就是他本人行动的体现。也许此时的万咀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次农村之行,将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次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1月15日至22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省委六条”),有力地触动了“左”倾思想的禁区,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在看到“六条”后,拍察叫好。1978年春天,他在出国访问路过成都肘,对当时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说,在农村政策方面,你们的思想要解放一些,万里在安徽搞了个“六条”,你们可以参考。并亲手将一份安徽“六条”交给了赵紫阳。不久,四川省委借鉴安徽“六条”,制定了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十二条规定,推动了四川农村改革的起步。从此,安徽的“省委六条”作为第一份启动中国农村改革的开拓性文件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兴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江淮大地上已经出现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凤阳农民首创大包干,使安徽更加引起国人注目。八十年代初,大包子风靡全国,农村改革的浪潮席卷整个神州。安徽作为中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发祥地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内容.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邓小平率先打破农村单一集体经济模式进行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江泽民提出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再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思想.构成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梳理四十年来的安徽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遵循以下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一是"大包干"创建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巩固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四是农村"三变"改革完善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最后,依据安徽农村改革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提出下一步安徽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