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在大区域布局宏观积极政策下的深层次进一步发展,是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深化.云南省乃至中西部广大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昆明实施的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发展路径,既系统组合了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又形成了具有广大中西部地区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政策体系,昆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实践对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一重要论述,着眼发展大势,突出问题导向,对于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深化改革、推动新时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回归正常,同时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这一政策转变,虽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一定回调,但为未来五年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潜在增长能力的测算,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预计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速为9%左右。未来五年应把注意力聚焦在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适度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学全面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应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银行酋席研究员宗良:美好需求蘊含巨大经济动能十九大报告让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在经济领域一个很特殊的点就是,向高质量的增长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保持三大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本身对于中国的消费现状进行了高度概括,体现了消费发展的新阶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展示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学界热议经济方面新提法《光明日报》2007年11月7日刊登该报记者张玉玲的报道说,经济学家们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把经济规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丰富了经济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其中一些新提法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中原研究员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着重于总量,更强调经济本身;而十七大报告中新的表述,更注重经济与其他事业的协调性,更突出了“好”字,要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相互统一。注重协调、调控和规划。中国社科院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6)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已经达到上限,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封市生态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其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封市政府为积极应对新形势,推动环保领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体系的新构想: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善组织领导;构建生态环境体系的政策与措施;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严格环保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0.
70年来的城镇政策始终与每个历史阶段的国家处境相伴而生,对其有明显影响的背景因素有:"一五"和"二五"时期工业化体系构建,1980年代对计划经济的维持、1990年代耕地保护政策,以及两次经济危机后国家对经济形势的焦虑。不同阶段的国家战略对城镇命运的影响体现了我国政策治理的特色。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下一个阶段城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上半年中国经济正朝着预定目标行进,其间出现的诸多新变化,值得研究者和决策者密切关注。最新发布的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正朝着预期的调控方向健康发展:GDP平稳增长达9.5%;夏粮丰收,使农业及粮食供应基础继续巩固,三大需求增幅合理,煤电油运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通胀压力大大降低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的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创新是核心要素、人才是重要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求知》2012,(3):14-16
2012年是中国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但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稳定经济增长水平、稳定物价涨幅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将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新基础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它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性、动态性、特色性、综合性、普惠性等一系列新特征,也蕴含着大量新的矛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的发展理念的引领,也有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党政论坛》2012,(10):8-8
"中国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目的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是顺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现实选择;可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弹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经济‘硬着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内经济、社会、民生迅速转型升级与国际间激烈竞争的新考验,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自己独特方式和逻辑解答民生发展新课题,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胡锦涛民生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彰显着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若干哲学思考唐坚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提出的新的方向.从哲...  相似文献   

18.
刘书祥 《求知》2011,(4):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提出到实现的历史,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探索、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提出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世强  李杨 《理论导刊》2006,2(12):20-22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式增长的道路。当前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10):46-47
对于国家的调控由以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非国有经济课题组负责人夏小林认为,调控者应随机改进调控方式,构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平台。他认为,非公有制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