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与一位基层干部交流,他谈到,经常说要顾全大局、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可自己身处一线,整天忙于事务,既无暇也不太会去"仰望星空",到底什么是全局,对知全局、看全局往往似懂非懂。看过一份材料,说陈云同志当年主持财经工作期间有个逛市场的习惯,百货商场、杂货铺他也喜欢看。有一次他去看一家小店,见有个戴瓜皮帽的人手  相似文献   

2.
陈云曾在多次讲话中推崇过这样一种人: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经常踱方步.他所提及的这类人,指的是旧时代的一些有谋略的商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结构是建立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及手工业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基础上的.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国营与合作社经济逐步占据绝对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跟一位安全工程专家聊天,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去建筑工地采访,戴安全帽了吗?我说,戴了。他又问,你戴安全帽时,系紧下颌带了吗?我摇摇头。专家说,安全帽戴了,但你不知道怎么正确戴,那你戴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劳动防护不是做样子、摆姿势,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敬畏。专家接着说,不光你,好多领导干部,也没有安全意识。看电视新闻,有些领导干部下矿井、进工地,戴着  相似文献   

4.
正一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说他的工作有调动。我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他说不能说。我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说不知道。接着我问他,那我能给你写信吗,他回答不能。此后,稼先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问。我知道问也问不出来。每一次离开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来也是突然的。回来一般是白天,突然就回来了,回来后吃一点东西就去休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9点,小车  相似文献   

5.
蓝领王郁之     
祥子 《新湘评论》2004,(6):44-45
白白净净的王郁之,笑起来温文尔雅,尽管穿着套米黄色的工装,却横看竖看像个知识分子。我把这个感觉跟他一说。王郁之就笑了,他说,这话不是你一个人说过,我不知道工人要像个什么样子,但我确实当了30年工人。  相似文献   

6.
正老好人心态肯定导致对下面员工的不负责任。好的管理者像园丁,这包括施肥、浇水、关心、爱护,但也包括在必要的时候"修剪"。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部门经理说,你应该找他认真谈谈,也许要给他一  相似文献   

7.
用人之长     
刘澜 《当代贵州》2013,(26):63-63
管理人的真理有四个字即"用人之长",而用人之长有三个要点。第一个的要点是"见人之长"。用人要见人之长,不要看他有什么缺点,而是看他能做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织,使人的缺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换句话说,筹划一个组织,关键着眼于人的长处。管理咨询师马库斯·白金汉对大量经理人的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8.
季雨 《党史纵横》2004,(8):43-43
1976年,“四人帮”虽已临近倒台,但刮在全国各地的“批邓”之风仍在吹,社会上依然可见各式各样的“批邓”标语。面对这股歪风,邓小平从容以对。下半年,邓小平去广州。许世友为了他的安全,亲自派了几十个人,身着便衣,紧紧跟着他。但他却丝毫也不怕有人对他进行伤害。一天,他戴了一顶有檐的帽子,去看一个菜市场。由于帽檐压得低低的,眉毛都被遮了进去,人们看不出他就是邓小平。进入菜市场以后,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国营蔬菜摊。蔬菜摊上没有鲜嫩的蔬菜瓜果,仅有一些黄叶老菜。他问:“怎么卖这些黄叶菜?”卖菜的说:“还说黄叶菜?照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9.
传家宝     
赵庆家有个宝箱,圆润精致,上有一把长绿锈的铜锁,一看就颇有价值。全村都知道他家有个宝箱,但谁都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关于宝箱的传言,一直伴随着赵庆长大。有人说,里面是他爷爷和父亲多年当村干部贪污的赃款。有人不同意,说他们经常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怎么会贪污?又有人反驳,说不贪污哪里有钱去打通关系获奖?还有人说里面是一件文物,村里修路挖出来的,被他爷爷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好个"过时"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啊!用什么东西来教育孩子,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胎教不去说它,对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天天背着,天天打开看着,天天嘴里念叨着.而他们将来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把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教科书给孩子什么东西看,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1.
正1962年,时杰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小山村,6岁那年,父母无力抚养他们姊妹6人,时杰开始以乞讨为生。靠吃百家饭度日的他,偶然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他现在的岳父——杨胜。当时他的岳父是一个木匠,经常到邻村去干木工活,家里有妻子和两个女儿,生活还算宽裕。有一天一大早,杨胜出去干活,推开门吓了一跳,只见一个瘦小的人躺在他家门口一动也不动,连忙把他唤醒,当时已经17岁的时杰由于靠讨饭糊口,有一顿、没一顿的身体非常虚弱,杨胜看他可怜经常带他外出干活。时杰很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脏活累活抢着干,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在了学技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胜  相似文献   

12.
王兵 《学习导报》2012,(9):42-44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尤其是在长期领导财政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他特别善于从战略高度观察问题,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他不仅自己擅长思考战略性问题,而且在工作中反复阐述、强调和倡导,号召领导干部要向过去“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商人学习,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作“人多力量大”。那么,人多到底是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最近,笔者调查了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个单位有 6个人,按照群众概括的现象是:“一个在于,两个在看,还有三个在捣蛋”。起初,那个干的人还雄心勃勃,别人怎么应付工作他不管,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吃苦在前,准备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久而久之,他发现了问题,那三个捣蛋的说他有意表现自己,那两个看的说他脱离群众。年终,上级领导对6人的工作进行民  相似文献   

15.
方喻 《先锋队》2012,(19):26
正我们谈论一个人做某事或对待某事时,经常说,谁谁谁心态好,谁谁谁心态有问题。心态,是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尤其是深刻变革的时代中,心态更为重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决定着一个人看问题、看事物的态度,当然也决定着他的思维方式、处事方法及其结果,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经常劝导人要有好心态。那么,何者为好心态呢?好心态应该是积极的,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是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向积极的方面努力。拥有积极的心态,就会有坚定的信念,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不怕艰险,始终保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同一位从事个体经营的朋友聊天,谈及商业道德,这位朋友禁不住忧心忡忡地说,如今的买卖太难做了,经常是发出去货收不回来钱,这种欠债和赖账的事见得多了,几乎对什么人都难得相信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和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相似文献   

18.
善念的回响     
父亲总是讲到一个叫根有的人。那年,父亲在邻村做木匠活。经常有一个腰背佝偻的人,在父亲忙乎的时候,或在旁边站着静静地看,或有一句无一句地搭话。时间长了,父亲知道这个人叫根有。和主人家结账的那天,根有来了。结完账,根有说,三叔,你要是钱不当紧花的话,借给我20块钱好吗?我想给孩子他妈去看看病。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相似文献   

20.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