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世楠  李洋 《学理论》2012,(21):122-123
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893年他因在芝加哥召开的历史协会上宣读其著名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而一举成名,打破了美国历史学前辈"生源论"体系,创建了边疆学派,从而使"边疆学说"在美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奠定了"边疆学说"理论基础。考察"边疆学说"兴起背景以及对特纳"边疆学说"的拙见。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疆域之边缘性部分的边疆,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经过主观认定而确立的,是构建的产物。边疆的构建、调整和治理都受到既定边疆观念的深刻影响。边疆观念是国家总体治理中地理空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自秦汉之际确立边疆之后,便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观念。边疆观念不仅对边疆的确定、调整和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而且自身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形成了一个边疆观念演变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内部状况和外部形势,需要对传统的边疆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相应的调整,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观念,进而形成恰当的边疆战略,从总体上规划国家发展的地理空间格局,促进边疆治理和国家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发展把边疆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的事实,促成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对边疆研究的介入。然而,各个学科对边疆的研究都有自己特定的视角,于是便带来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那就是不同的学者对我国边疆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在同一场合讨论我国边疆问题的学者各自所说的边疆都不同一,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冲突。我国的边疆研究要实现对国家需要的有效回应并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在我国边疆的认识问题上形成基本的共识。这就把"如何认识我国边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推到了边疆研究者的面前。总结世界各国的边疆研究,以及我国边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只有把边疆置于国家疆域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边疆,对我国边疆的各种形态和相互关系进行整体审视,并结合边疆治理来看待边疆,才能对我国的边疆形成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首先应确立科学的推进策略并选择恰当的实施路径。从现代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角度看,边疆治理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公共治理权力为轴心合理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实现边疆治理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的转型。为此,应进一步引导、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为边疆治理的现代转型打好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方盛举(云岭学者、博士生导师)担任栏目主持人。该栏目因独特鲜明的办刊特色,不仅引起了全国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更在边疆政治学研究领域擎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为积极探索边疆地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我国民族地区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有效探究促进民族地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和新办法,深化社会各界人士对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将“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栏目列为刊物重点建设栏目,现面向全社会诚邀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7.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是国内最早设置专栏研究民族政治问题的刊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设置的“民族政治与行政”栏目。2015年,为更好聚焦民族政治与边疆特色,栏目更改为“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先后聘请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的中国边疆研究历经了从传统的华夷观、天下观到近代民族国家边疆观的视野转换。从清末、民国一直到本世纪初,几代中国学者围绕中国边疆史地、边疆治理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边疆学的建构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原因,导致中国边疆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视野转换并不彻底,尚未摆脱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中心—边缘视角,也就难以与国际学术界形成严肃的对话和交流。过去三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兴起的跨国史、全球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视野,应该可以成为中国边疆史和边疆学研究的有益补充,而近年来一批优秀成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边疆研究正在向跨国视野和全球眼光转换。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边疆问题呈现复杂态势,如何治理好中国边疆已成一个重大课题.基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前苏联边疆裂变的大致经过、前苏联在治理边疆民族问题上所实行的政策入手,探讨前苏联边疆治理的教训和启示,以期望有益于我国的边疆治理大业.  相似文献   

10.
边疆法治文化认同指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法治文化在陆地边疆地区得到尊重、认同、拥护和支持的最大化过程。基于复杂的地理、人文、宗教和民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云南边疆法治文化认同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面临许多迫切需要加以克服的制约法治文化认同普遍化的阻碍因素。不断提高法治文化认同比例,是加快推进云南边疆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路径切实提高云南边疆法治文化认同的普遍化程度,实现形式认同到实质认同、外部接受到内心认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悉心研读周平教授领衔新著《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1,收益良多,愈感作品研究精深、见解精湛、论证精当。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作品积作者经年心血,从历史与逻辑、规范与实证的有机结合,系统梳理学界边疆治理理论和观点,构建国家治理和发展意义上的边疆治理理论体系,丰富了国家治理理论研究,推进了边疆治理研究,实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精品力作。一、边疆是国家之边疆在国家治理的叙事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三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维度、教育内容、人的因素、方法创新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强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基本策略,并提出四种具体实施方法以供教学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整合边疆政治,使边疆与内地在近代化背景下进一步融合,是南京国民政府实现民族国家构建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分别将甘肃分设宁夏、青海,内蒙地区分设察哈尔、热河、绥远三省,西康亦设省,是民国时期边疆行政区域的重要变革。南京国民政府这一行政区域新规划的实践,与社会舆论切合,客观上消解了边疆地方实力派的压力,起到了制衡与牵制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社会控制,提高边疆各省区的行政效率,并通过空间管理的重新布局抵御外国势力的干涉,是国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的体现。但由于国民政府对边疆控制的有限性及谋划不周全,一些边疆地区新的行政区域规划,反而加剧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制度安全,是西部边疆政治安全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事关西部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消除多元政治威胁和维护边疆稳定,就急需对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进行研究。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内涵的探讨,明确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边界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分层梳理,有助于研究聚焦问题、有序展开和深入推进;研究实践意义、学术意义和学科整合意义的揭示,将激起各方人士的研究兴趣,掀起一轮关于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安宅独一无二地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去探求边疆建设的思路,他认为应该用社会工作这种"软中有硬"的功夫来建设边疆,边疆社会工作的使命在于培植有益于边疆发展的力量,社会工作者要具备适应边疆环境的能力。具体开展边疆社会工作时要坚持"研究、服务、训练"三者结合的工作原则,并且还要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基于李安宅思想进而思考当下,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开展"增能发展型"社会福利服务,注重培育适应多样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社工,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者还要怀有"人本"的助人情怀实施服务。同时,还应该秉持"研究、服务、训练"三者结合的理念来促使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治理是国家对边疆问题的解决,在世界边疆发展史上,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边疆治理实践。美国的边疆开发与治理不仅对美国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而且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反思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族问题与区域性问题作为边疆治理中的主要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当前,只有认清边疆治理中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现状、区别与联系,及时更新传统的边疆治理思维,对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加以调适和整合,才能更好地适应边疆治理的"新常态",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达到边疆善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建设就是一个由中心(或内地)不断向边疆渗透整合的过程.现代化和全球化毫无疑问把边疆卷入其中,边疆地方政权对国家制度的融入以及融入过程中的冲突和调适是边疆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思考,不仅可以为我们研究我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边疆政治问题提供理解思路和相关材料,而且为我国边疆政治学的深化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9.
暴力恐怖主义是隐藏在黑暗丛林中的政治瘟疫。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边疆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凸显,以及境外因素的诸多影响,边疆暴力恐怖活动进入持续高发的活跃期,对民众安全与社会安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边疆暴力恐怖活动持续高发与防恐反恐活动不断升级的拉锯中,边疆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警惕的新的发展趋势。当前边疆暴力恐怖活动的滋生与蔓延,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其展开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到“哲学”:西方行政学价值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4,(5):88-95
由于受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主流公共行政学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陷入了技术路线和管理主义的追求之中,形成了行政学价值研究的"科学"传统,使得公共行政学深陷于"内在逻辑困境"而面临着重重危机。在宪政主义学派的努力下,从新公共行政学派、黑堡学派对传统行政价值的反思,再到行政伦理学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学科的价值追求转型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政哲学作为一股新的学术力量在西方行政学界开始兴起,进一步地对公共行政的"技术内核"进行质疑与批判,努力呼唤公共行政的精神与价值,从而推动了行政价值研究从"科学路径"向"哲学路径"的转型。在哲学视野下行政价值研究趋势是:对行政价值逻辑生成的更具体探究,对行政价值范畴体系的更合理构建,对行政价值评价机制的更科学设计,对行政价值异化现象的更深入考察,对行政价值实现机理的更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