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应具有国际共产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现化代一般进程的理论高度、广度、深度。在此基础上,为研究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坚实基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十分巨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更为强大、更为完善的新境界;二是它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三个新样式;三是它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第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道路是通往梦想成真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承载中国梦想,中国梦想引领中国道路。中国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注入新内涵,为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加深。本文从认识基础、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方位四个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四个相统一"的经验启迪,对于新时代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相伴相生、相互推进,40年的上下求索和辉煌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本文回顾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经济理论、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总体布局等四方面的发展与创新,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年来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总进程同频共振。在不断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人民至上、德才兼备,以及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年轻化的选人用人原则、立场和标准,培养锻造了符合时代要求与人民需要的干部队伍,也为党的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大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改革创新,继续推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发展,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初期,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效果,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低效率、工农"剪刀差"、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下,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生产效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9,(1)
<正>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初期,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效果,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低效率、工农"剪刀差"、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下,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生产效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历程可划分为奠基阶段、曲折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以及创新发展阶段四个阶段。这些阶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道德建设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方向、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应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应与依法治国共同发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引领,将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2)
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简化人对世界的认识,减轻人的认识负担,帮助人预测将来,减少人们的焦虑。从文化的角度说,不确定性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从文化的基本功能和焦虑的关系来看,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制度的顶层设计在于从宏观上从长远来对制度进行设计,包含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可以使民众对将来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1日,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承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王兵主持。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海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新清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姜汉斌、高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张献生、王浦劬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艰难探索,东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新世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许俐改革开放是近代社会一切落后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的根本出路,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意识是在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萌发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是作茧自缚,等于自杀。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并非一切...  相似文献   

13.
曹普 《理论参考》2008,(12):58-61
改革开放作为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发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一是从我国自身情况看,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二是从外部情况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30年前,是严酷的国内困境和严峻的外部压力迫使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这是一种被迫的选择.然而却县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理论探索》2005,(5):53-56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看,我国文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种不同类型文化发展模式,即单一型文化范式、两难型文化范式和开放型文化范式。开放型文化范式是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构建起来的,这是邓小平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这一期的专题报道《四十年人民生活的历史巨变》,引证了一系列数字:40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3.8元增加到544.9元,增长了11.4倍,平均每年增长6.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由99.17元增加到1269元,增长11.8倍,平均每年增长6.8%。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间,增长幅度最大,所受实惠最多。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1988年已达3801.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441倍。人均储蓄额由1.6元增长到346.8元。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952年为76元,1988年达63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每年提高3.7%,总计增长了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里所含的内容则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所在的城市变化的回顾中,使枯燥的数字跃动起来,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的图画。回顾是有益的。不能把回顾视为消极的向后看,更不能一讲成绩、一讲发展,就讥之为“歌功颂德”。社会主义的每一进步、每一发展,都是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对于人民的功德,为什么不该歌颂?在建国40周年前夕,对40年的进步与发展作一系统的回顾,可以振作精神、鼓舞士气,以团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6.
刘坚 《学理论》2010,(8):104-105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成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实行多样化的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建设好我们的文化。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并且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大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和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需要将其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和审视。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立足唯物史观,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脉络,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和核心力量,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中国奇迹",主要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旨归。新时代,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必须从四十年的历史经验中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坚持抓紧"主线"不放松,围绕"主题"不跑调,坚守"价值旨归"不变心。  相似文献   

19.
社会体制改革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摸清其研究脉络,能为搭建基本框架、选择实践路径奠定理论基础。在业已初步构建的总体框架下,因时因地来丰富、细化其具体的实践路径,不能偏离政社分开、多元治理和缩小差距、公平正义的方向,要着力于形成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培育健康有力的社会组织,并注重建立协商机制、优化利益格局和重建社会规范、形塑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新的思想营养。总结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