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2月,由中国档案学会、天津市档案局、天津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的"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公共档案馆建设高层论坛"举行,又一次引发了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热门话题。而深圳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馆、深圳市城建档案馆和深圳市文档服务中心合而为一打造的城市档案馆新形象,更在更新档案工作观念、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改善档案服务条件和管理设施等方面为公共档案馆建设树立了一个典范。多馆合一,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既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属性和明显特征,也是文化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在本质.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和文化的公共性将文化发展与政府职责联系在一起.提供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服务型政府在文化领域体现其公共性特征的有效措施.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应秉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公共性价值理念,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责任和职能.  相似文献   

3.
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学理依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其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公共性.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能够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对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其学理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文化生产力理论、文化资本与资本循环理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文化产业化的文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守军  王运红 《世纪桥》2009,(19):105-106
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产品的供给方式和产品的消费特点对教育的产品属性作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注意到教育的产品属性的制度安排特点、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变迁的特点和教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5.
要唤醒和深化全体市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可从四个方面着限—— 完善文化设施,激活文化需求。要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市民文化的物质承载力。具体地说。市区以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影剧院、广场等为中心,做到城市文化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城镇以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为中心,大力建设一批群众性、大众化、综合型的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环境,其基本属性仍是收藏属性,基本职能仍是文献收藏。在大数据环境下,尤其需要重视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理与收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数字资源呈缴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保障,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国家图书馆的核心领导,信息生产商、出版商、网络用户、技术商的合作,图书馆、档案馆、个人用户的协调,以发挥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除具有经济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它是国家与公民契约的产品.而在这一契约关系形成后,契约的主体地位、内容、程序、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长期缺位.鉴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倡导在公共服务体制下重塑契约精神,重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8.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公共经济学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给社会带来收益,又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给个人带来收益,因此既具有公共属性,也具有私人属性。义务教育主要具有公共属性,非义务教育既有公共属性,也有私人属性。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应该在不同类别的教育领域中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社会和个人成本分担,以及教育服务可以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多途径生产和供给的理论依据。生产和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当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农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下地方政府偏重经济建设而轻视文化发展,以及传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阻碍,当前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总量和结构性双重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求失衡,要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制度、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从而切实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视角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挑战,既有主观认知偏差,又有客观因素制约。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当前重点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发展,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整体推进;加强了文化典籍和文物保护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特殊社会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持续推进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获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共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就公共性的内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包括公共物品说、公共需要说、公共事务说和公共领域说等.这些看法所揭示的所谓"内涵",其实只是公共性得以实现的载体、途径或外部条件.本文认为,所谓公共性就是指公共领域所体现出的为他的属性.公共领域由社会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两部分组成.以社会公共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各自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依据可以将公共性划分为结构的公共性与沟通的公共性.因此,对于公共性及其一般类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我们对公共性的深入理解,从而对于公共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及其他学者单纯从产品的自然物质属性界定公共产品是有缺陷的.产品的自然物质属性尽管影响产品的公、私界定,但真正决定产品公、私界定的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安排.公共产品的界定实际上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样的根本问题,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建立公共产品的供求模型,对于实现国民收入的最优分配及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将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要求国家将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实到民众身上。而我国长期以来以文化事业部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形成的部门化服务体系,很难使公共文化真正下沉到基层。因此,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探索一条有别于以文化事业部门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构以社区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雄军 《求实》2007,(2):65-69
路径依赖和路径替代是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基层政府改革的实践中,因为特殊利益集团、制度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单纯依靠路径依赖并不能解决有效制度稀缺的问题。路径替代是补充和克服路径依赖的缺陷、推进基层政府改革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作进一步努力.要提高对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制定规划,抓好培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公共文化建设考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成都市"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奋斗目标的必经过程。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缺乏有效统筹和整合;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较单一,群众参与程度低;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仍不足,尚未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队伍素质还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统筹中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置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人才队伍保障机制、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丁尔纲 《理论学刊》2002,4(1):114-116
从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流通规律看 ,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及其产品可分为市场文化与非市场文化两大类。非市场文化及其产品只具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 ;市场文化及其产品除具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外 ,还具有商品属性与经济效益。前者的属性比较单一 ,后者的属性则具双重性。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 ,必须坚持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占首位的原则 ,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郝新凤 《学习论坛》2006,22(8):59-61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也是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放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是安徽省唯一进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等。但同时也存在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公共文化设施未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供需背离问题仍然突出等制约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采取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整合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