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这是《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为经济新闻做的定义。由于题材涉及农业、工业、财贸、  相似文献   

2.
由经济参考报社主办、首都14家新闻单位负责人联合评选的2001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是:  相似文献   

3.
在进入以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后,经济新闻就占据了新闻类别中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与政要新闻、社会新闻相比,经济新闻对于新闻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发现经济新闻中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经济新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流的经济潮汐,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环节.所以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各种经济新闻在版面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经济新闻中的“亮点”报道,就是把经济新闻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使党的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的“二为”方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应对入世和国际新闻业接轨的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经营管理社会主义新闻产业的理念,研究社会主义新闻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问题。一、社会主义新闻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闻生产的经营管理是保证社会主义新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首先,社会主义新闻业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一切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0,(17):47-47
<正>日前,2009年度全国党刊优秀新闻作品及中国西部地方党刊"五优"作品在乌鲁木齐市评选揭晓,我社24件作品获奖。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给人的感觉似乎不像社会新闻一样丰富多彩,仿佛枯燥乏味和言语空洞是它的同义词。其实,经济新闻是与人们相联度最高的新闻类别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同经济紧密相联?社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10日,新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抵达东京。日本对中国的这次任命非常重视,主流媒体《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都对此予以了较大关注,认为王毅是中国外交部的“日本通”,任命王毅为驻日大使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重视对日政策。他们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以经济为中心交流频繁,但由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领导人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希望和日本政界有很深关系的王毅能打开中日关系局面。中国记者在东京接触到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经济新闻在地方党报的版面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从事新闻工作的16年,采写经济类稿件居多,多次获奖也是经济类新闻作品。采写实践证明,要写好写活经济新闻,应把握好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指示灯。作为新闻宣传中的经济报道,理应引起关注。 什么是经济新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内涵揭示,我个人认为经济新闻是对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把经济新闻与一般新闻区别开来。如果这一定义能为新闻界认同的话,那么思想道德建设完全应该为经济新闻所关注。 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新闻政策性、专业性强,经济现象又非常复杂。因此,经济新闻往往给人的感觉多是比较“硬”的,它的“硬”表现在:从静态方面说,经济新闻反映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记者笔下,经济新闻是干巴巴的数字堆积和事实罗列;在部分读者心中,经济新闻枯燥乏味板起面孔训人。平心而论,目前经济新闻的写作确实需要加以改进,经济新闻不吸引人、不打动人、不鼓舞入的状况确实需要与时俱进。社会越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育越完善,经济新闻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新闻媒体以后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中国记者》2000年12期对此展开了专题理论探讨。李红梅在《经济报道如何面对挑战》一文中提到,“入世”后,经济报道将占新闻中更主体的地位,并更为人们所关注。但同时,“入世”对新闻观念、记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经济记者的素质都是一个挑战。目前有些经济报道是为宣传而宣传、很少考虑报道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显示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我们经常看到我国粮食增产多少的新闻,孰不知这种报道对于我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价格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时负面影响还很大。有的记者在报道中存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新闻如何贴近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经济化的社会中,经济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经济新闻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的报道,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经济新闻不如其他新闻报道精彩夺目。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只有树立牢固的受众意识,培养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新闻改革正在悄悄地加速进行,翻开各种报刊,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大家都在寻求、探索,以求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在新闻改革中最突出的一个课题,就是经济新闻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问题。 呼和浩特晚报组建经济部,开设“经济新闻”版近一年了,就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经济新闻的导向和内涵问题。 导向,是有其时空性的,就是说在某一个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路线、方针、政策是什么,决定着新闻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6.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发布会上表示,预计明年中国工业经济将延续今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党报研究》2004,(2):25-25
中宣部新闻局《内部通信》2004年第24期上刊文说,近来,一些报刊组织了所谓“2003年中国性领域十大新闻”评选,大到国家立法,如《婚姻法登记条例》,小到花边新闻,凡是与“性”沾边的,统统被列入其中。报纸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8.
巧用经济新闻数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的一大特色就是数字多。数字,经济新闻离不开它,记者又怕它。因为数字是闪光的,数字又是枯燥的。数字使用如果不恰当,容易让读者感觉枯燥无味。反之,数字如果使用得恰到好处,却能为新闻增光添色。活化、巧用经济新闻的数字或数据的新闻语言化,即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把数  相似文献   

19.
记者站是新闻传媒进行信息采集、输送、交换、反馈等传播活动的重要枢纽,是新闻传媒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国时期的《大公报》的许多精彩报道几乎都是驻站记者索采撷,如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阳刚的《东南行》等,建国以后,具有中国独特性质的新闻传媒依然十分重视驻站记者的作用,在当前,虽然新闻的传播手段不断丰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但是这样的深刻变化虽然冲击着传统的传播手段,还不能说能够取代驻站记者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江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信息资源、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人》是目前仍在出版的、历史最悠久的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周刊之一。它于1843年在英国伦敦威灵顿大街6号创刊,发展至今约有160多年,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在全球经济新闻领域的建树和地位无人可敌。该杂志以新闻、评论和分析见长,它对世界微观和宏观经济的报道进行分析.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的新闻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