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既是其后期哲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仁学凝聚了谭嗣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救亡之路,又是启蒙之方。谭嗣同的仁学集中体现在《仁学》中,而《仁学》则是他的“以心挽劫”之作。这意味着仁学与心密切相关,通过阐发仁学之所以能够达到“以心挽劫”的目的,是因为谭嗣同在仁学建构中彰显心学意趣。在对仁的推崇和论证中,谭嗣同宣布作为“天地万物之源”的仁“故唯心,故唯识”,通过将仁与慈悲相提并论,建构了仁、心、识的三位一体;在对仁的界定和诠释中,通过将通说成是仁之“第一义”,沿着仁—通—平等的致思方向,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慈悲之心的相互感化。  相似文献   

2.
<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治吏重在治心,治心离不开"心学"。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中,党性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和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共产党人的"心学"概念的提出和不忘初心党性教育理论的发展,体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了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有差距的问题,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提出加强党性教育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共产党人"心学"传统,学习借鉴中华传统"心学"资源和现代心理学前沿成果,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谨守初心修好"心学",始终保持先锋的姿态和纯洁的党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与使命是共产党人"心学"的核心构件与理论发端,初心是本心、本源,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之基。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统一,是科学性、革命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是党性、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总结各个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借鉴以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提高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成效,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心学"是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政治能力的内在修炼。修好"心学"既要坚守初心和使命,也要理论联系实际。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锤炼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为此,要围绕政治标准、提高政治能力、保持政治定力和培养政治担当而加强党性修养。修好"心学",加强党性修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发挥其定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传播党性修养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蔡方鹿 《学习论坛》2008,(12):58-62
程朱理学经学观的特性集中体现在"由经穷理"、我注"四书"方面,这既含有整个宋明理学以己意说经的经学观的共性,亦具有程朱理学重视"四书",以己意解"四书",从中阐发义理和天理的经学观之个性,并与陆王心学以经书为吾心的注脚的经学观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学术道统之继承,概有其同之大端,亦不妨其稍异。朱子学兴起后,同时也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心学的陆象山、事功学派陈同甫、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等等。历来反对最力的心学派,与朱子同时代的有象山,明代有阳明,当代新儒家则以牟宗三先生为首。牟先生可谓心学家之集大成者,对朱子学的批评甚力。但笔者认为,牟先生的许多批评只是一种误解,可以进一步解消。本文试图让心学与理学两大派系之间作出对话,检视牟先生对朱子学的批评是否合理,又如果站在朱子学立场,是否能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8.
冯契先生三十年前要我深入地研究唐代大佛学家宗密的"本知论",并深刻地揭示出他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命题的奧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才写成《宗密的"心学"及其意义》一文。《宗密"心学"的核心及其意义》一文,是我断断续续地用了近30年的时间研究宗密所取得的一项成果。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宗密"心学"的核心进行了探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真心"的地位,说明作为他的"心学"核心的"心",不是一般的心,而是最高层次的心,即"真心"的"自性本用"。通过研究还发现了宗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9.
浏阳市才常路89号的谭嗣同烈士纪念馆又名谭嗣同专祠,是一座祠宇式建筑,建于民国二年(1913)。与谭嗣同专祠相隔不远的北正路,是谭嗣同故居,又称"大夫第官邸",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千年古县"浏阳,因这两座建筑,平添了几分文化、几分幽思。一谭嗣同专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两栋一亭,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设有"谭嗣同生平事迹陈列展"和"戊戌变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4)
正"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中,将党性教育比作共产党人的"心学",其中深意,值得细细体味。党性教育,决定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党性教育作为立身、立业、立德的必修课,从"心"学起。党性教育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表现在工作中、事业上。从"心"抓起,是源头,也是关键。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相似文献   

11.
正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500年后的今天,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阳明悟的道,也是人们通向全面发展的一条大道。肯定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从多个维度发掘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2.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辩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开一代之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简是南宋心学的著名人物,他提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的命题,倡心性一元说,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性一物的思想,并对心性分二的倾向提出批评,反对有任何道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存在,批评种不符合"心即道"的说法.其思辨性哲理发展了中国哲学,在中国心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党性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产党人"心学"概念的提出和"不忘初心"的党性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融合,修好这个"心学",关键要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为什么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一)共产党人的"心学"与我国宋朝哲学家陆九渊和陆象山提倡的"心学"是两码事。按宇宙观的不同,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宋朝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非常丰富的一个朝代,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哲学家。朱熹是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之大成的哲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07,(5)
以王阳明的"心学"引出文脉,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性把握,由激越、喧泄之心回归传统平和、蕴藉之态,一种对中国传统精神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程颗开启了陆王心学,程颐启迪了朱熹理学,心学和理学的对立导源于二程哲学的分歧。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认知论,德性论方面对二程“心”范畴的特征、功能和属性加以诠释和论证,以揭示其理学体系中的心学实质。 一、“心之所存,一主乎事”的心本论 中国古代把“心”视为思维器官,认知主体,但二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钱穆对于朱熹心性论作了较多不同的诠释。冯友兰认为,朱熹依据理与气的关系而讲性与心的相互区别,讲“性即理”,而与“心即理”截然不同,因此把朱学界定为理学,而与陆九渊心学对立起来,同时还认为,朱熹讲“心统性情”,只是讲情“从心上发出”,性“在于心中”。与此不同,钱穆认为,朱熹讲心性,犹如其说理气,均属“一体两分”,由此进一步认为,朱熹既讲“性即理”又在工夫论的层面讲“心即理”,同时强调朱熹“心统性情”中“心”的主宰作用,因此把朱学界定为“心学”,并肯定朱熹心学对于陆九渊心学的超越。冯友兰、钱穆对于朱熹心性论的不同诠释,体现了冯友兰从差异不断推展到对立的思想方法与钱穆从差异中寻求圆融的思想方法的学术冲突。  相似文献   

19.
心即理     
郦波 《当代贵州》2023,(45):78-79
<正>500年来最重要的东方哲学思想——阳明心学,在贵州龙场诞生了。心学的奠基性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这也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关键所在。心即理,是相对于理学而言的终极判断。宋明理学是中华儒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宋至明,甚至一直到晚清,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理学都是被各封建王朝认可并推崇的官方学说。对理学家而言,理学的“理”,就是宇宙终极的“道”,所以理学又被称为“道学”。理学的分支也有很多,宽泛而言,  相似文献   

20.
李坤 《当代贵州》2013,(21):58-59
阳明心学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种种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我们应提倡"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尤其是当政者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发展观,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以求澄清吏治、净化风俗。"归本于圣学"的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