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然而,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15年,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实施反倾销措施。墨西哥对华反倾销的频发,已成为影响中国扩大对墨出口以及中墨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WTO框架下的墨西哥对华反倾销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中国成为墨西哥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钢铁产品则是墨西哥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目标产品;同时,墨西哥对华最终反倾销措施从未采用价格承诺形式。墨西哥对华反倾销的上述三个特征有其各自特殊的成因。鉴于WTO框架下墨西哥对华反倾销的基本状况、特征及成因,为了有效应对未来墨西哥对华反倾销,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应采取以下四项对策措施:加强中国与墨西哥之间反倾销领域的政策协调;调整中国对墨西哥钢铁产品的出口贸易策略;积极应诉墨西哥对华反倾销,善于利用价格承诺措施;适度强化中国对墨西哥反倾销,以有效遏制墨西哥对华反倾销态势。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拉双边贸易额和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都增长了10多倍,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各经贸平台上的合作不断加强.然而,随着中拉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显现出来,特别体现在对华反倾销、对拉直接投资中面临的政策风险与劳资纠纷等方面.本文认为拉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是导致中拉经贸关系冲突的政治根源,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产业结构上的竞争性是导致中拉贸易摩擦加剧的经济根源,拉美地区的经济民族主义是导致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投资纠纷的思想根源,但合作与发展仍然是中拉双边经贸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中拉贸易摩擦分析——拉美对华反倾销形势、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拉双边贸易不断攀升的同时,拉美对华反倾销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扩张。本文在分析中拉贸易摩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以拉美对华反倾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趋势和特征的把握,最终为中国应对拉美反倾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反倾销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面临的一只难以驯服的“拦路虎”。拉美对中国反倾销愈演愈烈。拉美国家受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影响越来越大 ,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GATT)—世界贸易组织 ( WTO)反倾销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积极响应者。对此 ,中国要积极做好拉美对中国反倾销的应诉工作 ,加强对拉美反倾销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研究 ,掌握拉美对中国反倾销的特点 ,以做到理性博弈 ,有效防范拉美国家对中国进行倾销  相似文献   

5.
如何应对拉美对华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数据表明,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呈日益上升之势,而以阿根廷和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是其中的主力军。中国遭到反倾销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得到认可;二是拉美国家希望保护国内市场;三是拉美国家为了增强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四是中国商品的出口秩序混乱;五是中国企业不能积极应诉。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是:1·积极应对反倾销;2·果断"走出去";3·寻求当地盟友的支持;4·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5·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6·改变出口战略;7·尽快让拉美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8·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9·加大对拉美产品反倾销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8.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间友好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组织 ,中国对外友协和中拉友协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 ,积极促进中拉友好关系的发展。近年来 ,两组织对拉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通过民间渠道 ,积极开展与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的工作 ;加强同对华友好组织的联系 ,促进中拉人民之间友谊的发展 ;协调与管理国内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的工作 ;积极争取拉美友好人士支持北京申奥。拉美国家对华友好组织对促进拉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拉美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低迷的新形势下,中拉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能否持续、拉美经济模式转型多大程度上能受益于中拉经贸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拉双方均面临着推动结构性改革、应对国际经济合作规则升级的内外挑战,需要创新思路予以应对。中国国内经济转型、中拉经济合作总体规划出台以及中国强化对拉美投资和金融合作等均体现出中方旨在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对拉经济合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能否在拉美落地生根仍面临诸多挑战。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大环境下,地区政治生态出现某种程度的右转以及重新重视发达国家的合作优势等初现征兆,中国作为拉美国家优先合作伙伴的地位受到挑战。本文认为,在中国进入相对低速和注重质量的新常态后,通过追求投资多元化、注重创新与基础设施、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和加强经贸关系自由化进程等措施,重视开放共赢、市场规律和社会关切,强化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内的利益攸关方的良性互动,中国仍有望维持拉美优先经济伙伴的地位并改善在该地区的经济形象。2030年发展议程应该在未来中拉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拉美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低迷的新形势下,中拉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能否持续、拉美经济模式转型多大程度上能受益于中拉经贸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拉双方均面临着推动结构性改革、应对国际经济合作规则升级的内外挑战,需要创新思路予以应对。中国国内经济转型、中拉经济合作总体规划出台以及中国强化对拉美投资和金融合作等均体现出中方旨在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对拉经济合作的努力,但这种努力能否在拉美落地生根仍面临诸多挑战。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大环境下,地区政治生态出现某种程度的右转以及重新重视发达国家的合作优势等初现征兆,中国作为拉美国家优先合作伙伴的地位受到挑战。本文认为,在中国进入相对低速和注重质量的新常态后,通过追求投资多元化、注重创新与基础设施、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和加强经贸关系自由化进程等措施,重视开放共赢、市场规律和社会关切,强化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内的利益攸关方的良性互动,中国仍有望维持拉美优先经济伙伴的地位并改善在该地区的经济形象。2030年发展议程应该在未来中拉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拉关系开启于民间交往,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当局的干扰以及拉美国家的对华疑虑,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展面临多重政治阻力。为打破中拉关系发展困境,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是争取建立友好联系和发展文化、经济往来,坚持逐步走向建交的方针。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政策、经验是在拉美开展具体民间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着眼于长远,坚持求同存异,广交朋友。中国积极主动与拉美开展民间往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和经贸交流,为中拉建交高潮的到来做了历史性积累。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贸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和拉美双方农业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品结构等方面各有优势,互补性较强。随着中拉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拉农业合作也进入崭新的阶段。贸易方面,虽然中拉农产品贸易总额在增长,但是贸易结构却呈现出不平衡关系:中国"低出口、高进口"以及贸易国别和贸易产品集中度较高。中国贸易多元化战略仍需继续深化。投资方面,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对拉投资集中在油气和矿产领域,投资到农业领域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易受拉美国家土地政策、劳工问题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鉴于拉美国家国情各不相同、资源禀赋和投资风险程度相异,以及中国企业经营能力千差万别,因此,未来中国应该分阶段、抓重点、循序渐进推进对拉美的农业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8—2001年为第一阶段,"高访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国扩大和巩固在拉外交阵地,与部分拉美国家深化和升级双边关系,中国复关/入世得到拉美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002—2012年为第二阶段,"贸易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贸易实现"三级跳",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全面展开,中拉双边关系形成三层次、多元化大格局。2013年以来为第三阶段,整体合作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拉经贸合作跨入"金融驱动"阶段,中拉开始对接"一带一路"。在中拉关系发展诸多成就中,准确把握拉美地区的3个特点、构建中拉关系的"四梁八柱"是两项突出成就。中拉双方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调适,向拉美国家阐明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经济意义,展现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支持拉美一体化和拉美国家团结,分析总结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将有助于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在即和2005年美、加、拉美国家将组建美洲自由市场,给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拉美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市场广阔、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中拉经贸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入世在即,市场巨大,对拉美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发展中拉经贸关系存在制约因素和难点拉美一体化进程表现出强烈的保护主义倾向,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强化美国在西半球的地位,欧盟、日本积极与拉美发展关系,等等.面对严峻的挑战和稍纵即逝的时机,中国应抓住重点国家,以大带小;增加投入,以投资带动出口;选择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整合能力,集中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组织地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拉美市场的逐步开放 ,中拉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 ,拉美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90年代 ,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 ,中方从长期的贸易逆差变为双方贸易基本持平或中方稍有顺差。中拉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也不断加强。中拉贸易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反倾销问题、双方企业缺乏相互了解、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中国出口信贷规模不足及拉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等方面 ,其中反倾销问题最为突出。但是 ,中拉贸易前景广阔 ,中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中拉贸易。  相似文献   

18.
柳明  王发军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14-19,79
中国在拉美的经济影响力的上升对于拉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拉贸易为拉美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在拉美投资的增长有效地弥补了拉美投资的不足。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贷款更多倾向于被国际金融机构忽视的"高风险国家",是对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在该地区贷款的有益补充。中方贷款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治附加条件较少,并且多用于拉美亟需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有利于促进拉美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最后对中国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拉美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淑娟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54-63,76
本文主要考察了新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近10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逐步加深,而拉美与亚太之间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最好例证。在拉美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的地位在下降,亚太地区则有了大幅提升,尽管其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中国是拉美国家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鉴于拉美在中国经济和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应进一步增大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与对话空间,推动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在寻求未来进一步提升双方全面合作关系的可能。与中拉飞速增长的经贸交流和成果卓著的官方外交相比较,中国目前在拉美的公共外交依然存在内容较为单一、目标比较模糊等问题。本文将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其目前以文化手段为主的特点,提出在文化与语言等相对陌生的中拉之间,中国对拉美的公共外交需要与欧美国家有所区别,根据中拉整体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拉美地区的特点确立政策侧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拓宽公共外交推行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