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薇 《学理论》2014,(7):181-18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实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制约创新的种种挑战进行了结构化的思考,进而提出了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2.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员  管立国 《理论探索》2015,(1):54-58,90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民主输出"的新途径。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其介入使西方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增强了影响力。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考察,它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和国家、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社会的"历史积淀性""时代蕴含性"等特征,使社会不但具有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充当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的"供给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供需关系"的疏离甚至脱节,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现状必然要求从"新供给"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月玲  王秀阁 《理论导刊》2012,(8):42-43,4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及外部环境不断变迁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二者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经历了从"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向"人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这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的转换,尽管是为了克服与之对应的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而受到不同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研究范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弃"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利弊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改革正值社会转型的深水区,其难度便是要触动既得利益,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这一问题上发挥新的正能量?那就是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与真实落实,依赖于社会结构的推动与契合,它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困境进行考察,也要基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去探究,以克服单一的视角、静态的特征和二元对立的思维。这种转型是一个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静态结构转向关注其在社会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关注精英与草根断裂的社会事实转向介入与推动社会结构优化的过程,从而获取一种调和二元对立还事物逻辑于本身的理论视角。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本身并不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非制度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提供了别样的立场、眼光、参照系等。本文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从触及灵魂到触动利益,达到优化社会结构,为实现社会顺利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提出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家庭演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家庭不仅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被动研究对象,也可作为透视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横向社会结构来看,家庭作为中层视角有助于沟通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从纵向社会发展来分析,通过对家庭与社会互动历程考察,家庭史提供了观察社会发展变迁的有效视角。家庭研究的范式转换有利于实现将家庭由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和社会透视单位的结合体转变。  相似文献   

7.
褚凤英 《理论探讨》2008,3(1):122-124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由此,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我们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该比喻对于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诸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把人从各种错误偏见中解放出来而见到真理光明的教育体系;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洞穴"中的"价值观前见"而达到对真理性价值观的真知灼见;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对灵魂的强制性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启发基础上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客体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结构的认识在方法和结果上都存在着不足,将客体定位于作为受教育者的"人"也有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客体"说的提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具体化、准确化,为深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欧秋成 《学理论》2010,(22):292-29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一种特殊的矛盾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反映着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并且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水平与方向。从矛盾视角分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着力构建高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应把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范畴,形成教育合力。这既是破解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必要途径。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协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格局,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与社会的重叠以及尚未完善的分配体制塑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状况,描绘了意识形态贯穿于改革开放始终的转型线索。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范畴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社会治理的格局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理论框架、变革路径,旨在超越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简单分析,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使命意识、阵地意识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的重叠以及尚未完善的分配体制塑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状况,描绘了意识形态贯穿于改革开放始终的转型线索。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范畴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社会治理的格局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理论框架、变革路径,旨在超越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简单分析,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使命意识、阵地意识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卢岚 《理论与改革》2014,(3):134-139
社会变迁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包括作为文化领域中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变革框架为三维动态体系:一是从历时性维度上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性变革的持续性特征;二是在共时性维度上解构思想政治教育历时性问题共时性承受所呈现的断裂性特征,以及在时空维度中研究其持续性与断裂性并存的双重特征;三是在以价值维度上研究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的两股力量(意识形态之应然力量与社会结构之实然力量)的双重变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二元性走向双重性的转换,从而在价值维度上实现持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形成逻辑自洽、学理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膺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在变迁中得以构建,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齐佳 《学理论》2012,(4):187-188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目的性、有指向性的育人活动提高其实效性势在必行。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并实现其和谐互动,不仅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模式,而且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朱坤 《学理论》2014,(2):291-292
农民工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的群体,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市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农民工问题的成因说到底是我国历史形成的畸形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民工问题有思想层面的、物质层面的、社会层面的。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找到该领域解决路径选择如下: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创新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二元化的城乡结构体制。  相似文献   

19.
学点社会学     
社会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问。这门科学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社会各种组织形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中得出综合治理社会问题,求得社会稳定均衡的理论和方法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综合了社会科学中各学科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应用科学,社会学显然是其应该借鉴的一个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价值的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经济作用所呈现出的价值。具体来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社会财富的丰富,从而来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论的确立,打破了传统认识中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为中心的政治性功能的局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