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锋  张乐磊 《唯实》2020,(2):86-9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在中国举国欢庆70年来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的同时,中美关系却跌落至建交40年来的最低谷。特朗普政府从2018年3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不断升级和恶化,美国在涉台武器销售、增加南海"航行自由"的频率和挑衅性,以及特朗普政府对华言论攻击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中美关系的经贸和安全议题的紧张和冲突还开始蔓延和损害到了人文、社科和科技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中美贸易眼下正遭遇严峻考验,全球市场人心惶惶。回顾历史,美国曾多次主动挑起贸易战,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是对日本和欧洲。"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贸易战的时间跨度大约为1985—1995年,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1975—1991年,美国共向日本发起了15次"301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高速  相似文献   

3.
正任平在8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国内外舆论对白宫的谴责一直不断,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网上流布。一种是把责任归咎于中国,说是"中国在战略上过分自信和高调,招致了美国的组合拳";一种是批评中国不该反击,说是"及早妥协让步,贸易战就不会愈演愈烈"。事实果真如此吗?观察贸易战这件事,是需要有一些"历史视野"的。当年,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美国发  相似文献   

4.
刘英 《理论学刊》2020,(1):66-77
中美贸易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经贸互利共赢的必然。从中美经贸合作的历史看,经贸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从经济学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逆差并非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理由。作为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价值日益凸显。从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经贸摩擦被特朗普政府用作解决其国内难题的工具和战略;美国近年已经把中国的定位从潜在竞争对手改为战略竞争对手,为实现"美国第一"的目标,美国从地缘政治上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由此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从一开始就与科技战等同步推进,美国甚至有人提出中美"脱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中美经贸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为此中国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自己,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共赢,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经贸摩擦。通过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来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让世界经济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正近来,中国被美国特朗普政府扣上了几顶帽子,一曰"修正主义国家",二曰"新帝国主义列强",三曰奉行"掠食性经济政策"。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审议报告》以及政府高官讲话中,美方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挑战美国"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对手"。美方还酝酿在经贸领域发起更多、更严厉的对华贸易施压措施。人们由此难免担心中美是  相似文献   

6.
正经贸关系历来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单方面悍然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第二轮关税计划,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8月23日正式生效。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我国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反击。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表面  相似文献   

7.
自2018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就贸易问题向中国发难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及全球经济发展。文章以WOS数据库中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从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和实质、影响以及解决贸易战的建议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体看来,国外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发起具有多方面原因,但实质在于中美两国对领导权的竞争以及两国经济体系的矛盾。贸易战除了给中美两国带来损失外,还会破坏贸易规则,刺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全球价值链、世界经济受到影响。基于贸易战和中美冲突的严重性,国外学界认为中美两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采取谨慎、冷静和正确的处理方式,各自关注国内问题、解决矛盾,并在未来继续携手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美国和欧盟分别通过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与《欧盟统一外资安全审查框架建议》,有关"外资国家安全审查与风险"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深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全球范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4,(4)
美国强力推出TPP,且拒中国于门外,意在遏制中国、主导亚太政治经济霸权,并开创21世纪全球经贸新标准;日本"脱亚入美"加入TPP谈判,意在制衡中国、追随美国盟主,并与美国共同主导亚太经济新秩序。如今,迅速扩张的TPP就如同一个杠杆,一旦未来找到支点,就会改变甚至颠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秩序,导致中美日关系发生重大变数,对中国经济构成现实威胁,并产生长远影响。对此,中国必须及早应对,化解风险。一方面要全力架构TPP框架外区域经贸合作组织,稀释TPP"排他性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转变"外向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冯峰 《红旗文稿》2014,(6):23-26
正美国的对外传播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从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在美国的对外传播战略中,其官方话语作为阐述美国政策的载体,承载的使命不仅是表达、传递美国的外交政策,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正确性、法律合理性和道德正义性进行辩护和宣扬,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一战略不仅维护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制度安全,而且有利于增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并"反证"美国全球霸权的政治"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优先"政策是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12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发布的新战略,将在减税、加息、缩表以及基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全球收缩策略。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和12月23日圣诞节前特朗普签署的减税法案作为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如果得以实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也将因此而产生重大影响。此次历史性减税法案的减税规模为美国近30年之最,将有效促进美国的跨国企业海外利润回流,增加美国国内投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3日,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正式实施。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决定对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并与美方同步实施。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中国外交乃至发展全局的重大外部因素。中国向来不挑事,但也不怕事。中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和道义上的独特优势,使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贸易战。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冰 《新湘评论》2020,(9):33-35
非洲是连接亚太地区到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塞。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全球经济竞相逐鹿的新兴市场。"非洲禀赋"与湖南"优势产业"天然互补。因此,湖南要充分打造好、利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这一战略平台,加速建成中国面向非洲地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桥头堡,在服务国家对非合作战略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契机,打造湖南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中东地区历来在美国全球外交棋盘上占据重要地位."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斗争确立为外交的主轴,同时着手推行以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新战略,中东地区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李敦球在7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新冷战"或已经爆发。所谓的"新冷战"是指,随着美国的"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希望通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联合并扩大盟友,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同时,美国继续在战略上挤压冷战时期的老对  相似文献   

16.
“巧实力”     
《求是》2010,(13)
<正>"巧实力"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外交新理念。"巧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2007年在美国发表的《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GTAP9.0数据为基础,基于GTAP模型模拟预测中美两国间局部贸易战与全面贸易战的经济影响发现:相比局部贸易战,全面贸易战对中国、美国进口负面冲击最大,其他地区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带来的经济效应总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看待中美贸易出现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彩云 《唯实》2018,(6):89-92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喊话:"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国家、公司和工人再(被)占尽便宜。我们需要自由、公平、聪明的贸易!对美国而言,贸易战是好事,美国能轻易取胜。"不久,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10%关税。  相似文献   

19.
<正>《环球时报》8月15日刊登学者王义桅的文章说,中国究竟是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跳出贸易战、WTO改革和美国视角来看,更应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一是意识论。伟大复兴是让各国都能复兴,而不光是自己复兴,更不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中国学者张宇燕创造出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执政之后,奉行"美国优先"的价值原则,强调盟友以及战略伙伴作用的发挥,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和部署,并适时推出了"印太"战略。"印太"战略提出之后,美国与南太平洋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政策体系臻于完善,涵盖了区域安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美国做出这样的政策调整和布局,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和战略考量,即应对中国逐渐上升的影响力,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科学认知和评估"印太"战略下的美国南太平洋政策,有利于中国做出超前部署、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