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层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多元参与机制等。这些动员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缓解科层组织包括政策部门化、制度僵化等"科层制反功能"。本文引入"制度弹性"这一分析性概念,从制度内涵和运作过程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再造形式,其中定点帮扶的扶贫手段在实际运作中的制度弹性最高,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通过强激励将制度执行者与制度施与对象紧密联系,形成"共容利益"。依次递减的是领导小组的扶贫组织和任务-目标取向的管理方式,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基本缺失。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章主要是对这些制度安排在扶贫场域内的动员机制和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度背后激励设置、委托代理关系等学理机制有待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党内领导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组织形态。1958年以后,包括中央财经小组在内的党内领导小组场域逐步形成并几经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党内领导小组的公开出版物、新闻发布、学术讨论等仪式性形态,逐渐演化成为仪式性机制;另一方面,党内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调研、决策等实体性形态,逐渐演化成为实体性机制。仪式性机制和实体性机制,共同构成党内领导小组制度化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仅次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第三梯队”,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完善地方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逆周期、监管趋严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省域重组成为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增强自身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经。以河北省为例,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省域重组的相关问题发现:基于规模效益、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考虑,省域重组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省域重组因契合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初衷,可获得政府政策和省域经济的支持以及有成熟经验可借鉴而具有可实践性;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域重组中面临的产权重构、机构重置、定位重校和资源重配等难题,省域重组应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变与不变、当前与长远、地域与省域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4):102-107
关于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因素,传统观点认为,主要是由效率和公平因素来决定的,但仅仅用地方财力、经济发展的差异来解释转移支付的影响因素是不够的。财政资源分配者与被分配者的政治联系这一非正式制度在政府间转移支付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委书记的教育程度、年龄、任职经历、挂点联系的高级官员的政治影响会影响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此外,是否属于财政省直管县、是否是民族地区、是否是贫困县及贫困程度高低也对争取专项转移支付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空气污染与雾霾天气已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正常秩序。北京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空气污染重灾区之一。本文试图以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为例,旨在阐明空气污染跨域合作治理的基本规律。在规范研究上,总结了传统区域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区域主义是跨域治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三个方向;在经验研究上,通过分析北京地区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归纳了利益协调不足、碎片化现象和单中心治理等问题症结。针对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存在问题,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空气污染防治战略,健全空气污染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完善跨域治理机构的结构设计与组织功能,创新执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履职、市场协调与社会参与的跨域合作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营模式关系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安全。在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中,农业规模经营被认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农业的社会学特性为理论依据,结合实践深入分析,发现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和农业的公共产品性质相悖,规模经营并非是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7.
8.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B市社会工作嵌入少年司法场域的发展过程。发现理念嵌入、服务嵌入和制度建构是少年司法工作发展的行动逻辑,其中理念嵌入是服务嵌入和制度建构的基础和前提,服务嵌入是嵌入行动的核心内容,制度建构是嵌入行动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过程,不是单向的嵌入,而是双方互构的结果。社会工作者与少年司法部门的有效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少年司法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持续不断地作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五指山市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顺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是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双层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扶贫政策执行力,是五指山市早日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社区场域出发研究准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哈尔滨市供热问题的深入剖析,探索出准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主客体之间存在"黑匣子"盲区,这其中包括利益黑匣子和知识技术黑匣子,要穿越这个盲区政府必须转变角色,加强多方位的宣传,在服务主客体之间做良性沟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数量低及主客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1)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突出了"普惠制"养老保险的特征,政府承担了基础养老金补贴,由国家保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以A县X镇为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新农保制度在本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雾霾的跨域性决定了治理的协作性。我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试行大气污染协作治理机制,并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协作方案为例,治理机制的项目性、应急性、短期性、指令性仍是其鲜明特点,而在机构、方案、手段、保障和协作等方面,法治化程度明显不足,治理机构权能不足或超越权限的隐患极大。将协作机制的机构组织、协作方式、职能授予、运转程序等纳入法治轨道,是破解雾霾跨域治理困境,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7)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湖南省龙山县补洲村为例,总结了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即精准识别缺乏多维标准、精准扶持难以达到贫困户受益最大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机制不健全。对此,应从改进精准识别标准,完善建档立卡机制;健全精准管理和目标考核机制;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贫困地区的受益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是一项惠民工程,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过程中,民族地区因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养儿防老”、“土地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经办管理服务滞后,影响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以勒温的场论、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分析广西12个民族自治县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的条件,总结民族地区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的结论,应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丽霞 《学理论》2012,(21):260-26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计划生育成效的凸现,复式教学近年来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了了解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基本现状,从校长、教师、学生及课堂教学实际等方面深入H县复式教学,以期对复式教师培训需求作出正确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配套预警机制的缺位导致扶贫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9起典型案例中可以发现,当前扶贫领域腐败的主要特征是:以"微腐败"为典型、涉事表现形式多样化、贪腐所渉额度较大、集体腐败影响恶劣。应从确定扶贫系统中腐败风险点、健全廉政风险预警措施体系、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评估、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修正四个环节构建扶贫领域的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为形成扶贫领域反腐败的震慑效应、保障脱贫攻坚战取得成效提供坚强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事管理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运行实现之本.本文以峨山彝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人事管理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整体偏低、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编制限制难以补充高素质人才;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相关条款的片面理解导致当家作主的悖论;对自治县人大选举任命干部、党管干部和自治权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清晰,产生对党管干部原则的消极理解.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理角度展开了深入论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党中央向全国、全世界做下庄严承诺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已获得阶段性胜利,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取得全面性胜利,需要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继续努力。本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双山村扶贫情况为例,通过介绍双山村的基本状况,说明该村的贫困缘由及扶贫工作所遇到的困难,重点讲述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最后对扶贫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双山村脱贫致富留下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但也引发了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陡增、家庭教育成本加重,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能力薄弱、撤并学校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等问题。综合判断未来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可分为两个阶段:"继续撤并集中阶段"和"适度分散回归阶段"。需要妥善处理"规模效益"与"公平正义"、"布局调整"与"撤并集中"、"腹地发达地区"与"偏远贫困地区"、"长远趋势"与"逐步过渡"等重大关系,并切实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