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长期、艰苦、壮烈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深刻意蕴。在本体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价值内核,它源自唯物史观中的劳动思想,孕育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劳动历史,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劳动实践;在认识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价值指向,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践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价值遵循,即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幸福、诚实劳动立身处世、创造性劳动引领未来。  相似文献   

3.
何伟志 《世纪桥》2020,(3):4-8,29
东北抗日联军用献血和生命铸就的"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激荡爱国主义炽热情怀,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练就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领,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必将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战争年代引领我们取得了胜利,在当今社会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5,(8)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气概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抗联精神不断创新与充实,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新形势下,积极探究东北抗联精神及当代价值,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7.
新时代,人类生活和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站在新时代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率先发扬为民服务、舍身忘我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意蕴,它不是固定的概念,而是常学常新的时代主旨,代表着党和国家的精神面貌,是新时代生命要素的象征。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保持昂扬斗争状态,提高斗争本领,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永葆事业繁荣富强的政治法宝,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8.
9.
邹积铭 《求贤》2024,(2):46-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女排精神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凝聚力量,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榜样力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自信力量,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传播力量。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刻的价值意涵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英 《世纪桥》2020,(4):73-76
黑龙江优秀精神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同样还是一面引领未来的旗帜。新时代,在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深入挖掘、研究黑龙江优秀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时代之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之选、促进龙江文化繁荣的时代之策和引导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时代之要,务求在实践中通过深化精神凝练、提高教育成效、加大宣传力度和提供组织保障等途径,筑牢龙江人民的精神本色,再创黑龙江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我们需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因此新时代的战略核心应当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战略思维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特征,使得战略思维视阈下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战略价值深入人心。只有建设好新时代战略思维以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完成中国梦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东北抗联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击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在长达14年英勇斗争中,所铸就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为此,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凝聚黑龙江人民的力量,激发广大民众干事创业热情,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发挥强大动力,是我们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精神交往”,在青少年“本质发展”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民族复兴的“接替者”、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现实共同体”的“构建者”的基本进路。当前,在社会教育焦虑、功利思潮流行、全媒精准灌输与数字空间建构的共同驱使下,青少年精神交往倾向于高压化、物质化、被动化和虚拟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应通过以“师生一体”化解精神高压、以“需求驱动”纠偏功利倾向、以“时空扩展”强化自主意识、以“物质支撑”拉回现实世界等路径,解放新时代青少年“天性”,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维一体”的“现实人”。  相似文献   

15.
英雄精神是我们党奋斗历程的精神主轴,是引领青年自信自强的重要动力,也是破解青年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青年英雄精神培育要坚持人民主体性与英雄独特性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衔接、坚持利他性与自利性相协同。新时代青年英雄精神的培育应秉持与时俱进的质性,构建新的英雄精神教育理想,拓展英雄精神教育的内涵,明确青年全面发展的培育目标,发挥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习近平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招,具有契合时代需要、引导大学生奋发向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价值意蕴。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内在包含三个方面,求真:辛勤性劳动;追善:诚实性劳动;臻美: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逻辑进路为目标牵引、认识纠偏、环境氤氲、实践铸就。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6,(8)
正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的东北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一、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决定条件。中国共产党自1923年创建中共哈尔滨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9,(11)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白山黑水之中孕育并产生的以抗战救国为主线的精神认知以及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文化成果。东北抗联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动员群众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撑,为党的执政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资源,是助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全方位振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高莹 《理论研究》2020,(1):74-80
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思想武器,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践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精神,需要同"四个伟大"紧密结合,着力从理论的导向、实践的方向、内容的取向和价值的指向四个方面加以把握。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新时代防范风险的斗争本领,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战略需要,对于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运用伟大斗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颖  陈君 《世纪桥》2022,(9):94-96
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理想信念、革命情怀和价值追求。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当代青年具有价值引领和政治教育意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学科支撑、专业融入、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大格局六大体系协同建设,构建“六维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各维度之间既相互承接又相对独立,从而优化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