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下,志愿精神匮乏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公民人文素质核心内容的志愿精神,从来未能列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培育大学生的同情心、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继而引领社会志愿精神的觉醒,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3)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并且把"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文博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志愿者精神作为公民社会的灵魂,通过公众与社会的积极互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但由于在价值取向、公民意识、志愿服务质量、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种种障碍,志愿者精神的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仍困难重重。为此,我们需要深化志愿者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多元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方式,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志愿者精神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让践行雷锋精神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是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志愿服务已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志愿精神成为人们生活理念,让志愿活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紧贴群众身边的"15分钟服务圈",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落地生根、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构建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5.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灵魂,具有导向、激励、调节与凝聚四种功能。推动研究生支教团的科学发展,需要志愿精神的引领,必须充分发挥志愿精神功能,引导支教团志愿者强化使命意识,实现自我完善,并进一步造就精神楷模,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社会共识,切实提高支教志愿活动的主动性、协调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具体实践中,普陀区探索形成了"七个抓"的工作方法。一、抓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5)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队伍的主力军,大学时期是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时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团学部门的领导、雷锋精神的发扬和特色志愿品牌的建设四个方面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志愿文化氛围。通过与青马工程培养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法,从开展服务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连结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各个教育环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协同一致,使狭义化的教育再次回归开放的现代大教育体系目标。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逐步转化为内在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培育志愿文化,充实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提升了育人成效,为提升高校软实力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中宣部26日召开宣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凝心聚力、立德铸魂,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17):57-60
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来,深圳志愿服务工作坚持法治化、社会化、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达到国际城市的先进水平,‘志愿者之城’初步建成”的目标,做到“社会参与更加广泛、组织建设更加健全、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圳志愿服务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对策,对于加快发展深圳志愿服务事业,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与集体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当代青年的教育实践中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以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的自我完善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形式,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成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立足现实实践,社会和高校应当通过健全机制、积极宣传和精心组织,继续探索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强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生认同、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发展视野下高校社团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民社会在中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公民社会"的背景,剖析了大学生社团培养公民道德和公益精神,增强素质教育时效性,弘扬和传递志愿精神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社团结构、强化政策导向、突出社团的公益性、增强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和选择意识、鼓励社团走出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3)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能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能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莹 《理论探讨》2012,(1):19-23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日益成为公民志愿参与的虚拟社区,它在传播公共知识和激发公民志愿参与等方面具有其他中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借助媒体的志愿参与机制中,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程度和效果.对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就是在实证层面上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与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对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是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否积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引导公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积极而有效的参与,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公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并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培育公民的志愿精神与促进参与式民主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眼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6)
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含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保证功能。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有效性的制度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仅囿于道德本身的视角。本文提出:意识的问题不能仅靠对意识的改造来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完善而独善其身;它必然赖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秩序的完善、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立系统的公民教育制度的同步推进。所以,必须用制度德性来催生公民德性,通过建立公民教育制度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崔铁宁 《团结》2012,(6):46-47
志愿者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近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但志愿精神的挖掘和倡导、志愿者服务机制和法规建设与国际上某些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一大举措.而发展志愿者服务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水平,降低政府管理和政策执行成本.是促进参与型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向民众提供为社会奉献的渠道和平台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社情民意,实时掌握社会动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建议从挖掘、激发、引导国民志愿精神入手.强化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