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官办慈善组织近年来在网络上的表现是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一话题可以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的学术脉络上找到链接,并且,由于互联网丰富的社会属性,能够有效扩展既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技术与组织互构的基点上,可以发现互联网与官办慈善组织的互构主要包含两点:一是互联网对于官办组织的改造与影响,主要表现在慈善生态、组织内部治理状况、公信力重建、制度建设等方面;二是官办组织对于互联网的吸收与选择,能够在社会化逻辑与垂直管理制度、开放性逻辑与专业化趋向、注意力逻辑与科层文化这三对互构机制中表现出来,同时,在互构发生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作用边界。只有技术与组织相互作用并相互协助的时候,才能达成最好的效用,实现技术革命。这对认识当前官办慈善组织的变与不变大有益处,并有利于规划官办慈善组织在网络化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间公益蓬勃发展,民法尤其是民事主体制度对于公益组织进行重新审视成为必然。构建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制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影响法律对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定性的因素。通过回溯外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历史,可以明晰对某一社会存在的民事主体定性影响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文化发展水平尤其是公民意识水平、权利理论与组织理论发展水平、社会存在自身发展水平等,并运用这一规律揭示我国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定性困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态法治建设主要以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执法为主,司法机关在生态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导致已经制定的很多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不够好。2012年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得到了充分全面的发展。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出台自此十分密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司法的作用日益增强,即环境司法专门化。环境司法专门化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异军突起和创新发展。可以说,目前蓬勃发展的环境公益诉讼是我国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中国环境司法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优化路径展开思考,以期对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本质要求。我国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基本完备,但依然存在着生态文明立法质量不高、系统性和前瞻性不足,执法保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监督疲软,司法保障不力、公益诉讼制度粗略等问题。针对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制度问题,建议应当牢固树立“两山论”和系统观念,弥补生态文明立法空白,提高立法质量;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执法队伍建设、执法监督效能和强化公正司法保障能力,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执法司法保障体系;通过放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私权利主体原告资格范围、明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和完善判决类型,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原则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5.
公益事业是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的公益意识和和社会公益氛围需要培育,慈善公益事业缺乏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与引导,公益类民办社会组织数量极少,还不能满足人民的广泛需求等问题。只有通过健全与完善慈善公益事业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对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公益人的激励机制;提升市民公益意识,建立展示公益文化的公益博爱广场;建立公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社区公益资源,建立社区福利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和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对策的实施,才能促进成都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领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方兴未艾。而在经济领域,各国的企业孵化器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公益组织孵化器与企业孵化器的最大不同就是孵化目标不同,即企业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营利性的企业,而公益组织孵化器的孵化目标是非营利组织。但在其他诸多方面,各国推进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做法以及企业孵化器经营管理的做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理应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各国经验,推进公益组织孵化器建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是"互联网+"特性使然,建设生态文明也必须依靠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驱动,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殊途同归。"互联网+"在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需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广泛融合,并实现"互联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组织研究与制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组织学新制度主义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但在发展之初,以组织“同构”为代表的研究重点关注制度如何塑造组织行为,忽视了行动者对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在解释组织多样性及制度变革时表现乏力。2006年,以Lawrence和Suddaby为代表的学者整合组织学新制度主义领域散落的关于能动性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制度工作”(Institutional Work)概念,关注组织或个体在创造、维持和破坏制度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行为,弥补了本领域微观基础研究的不足,为后来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过去十多年关于制度工作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系统介绍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前沿,通过详细分析近五年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哪些理论命题仍有待研究论证以及对我国制度建设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作为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组织形态,社会企业致力于以商业性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它在组织、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方面建构起"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创新体系。社会企业是兼具非营利属性与营利属性的组织形式,它把企业家精神注入到组织运转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建立起与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传统企业的合作网络,致力于弥补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寻求构造特色化的组织运营工具,最终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是未来人才就业和发展的新平台。现阶段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行业发展初期的特殊问题。本课题以实务需求为本,聚焦当前上海市社会公益组织人才队伍状况及现存问题,形成如下建议:进行顶层设计和模式创新、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待遇、创设组织内外的职业发展路径;具体则涉及政治、政策与社会层面等不同层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状况是关系网络强国建设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依据2022年第11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探讨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差异显著;亲子关系影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学校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开发不足;过度上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建议持续关注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差异及不平衡问题,有效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质量和数字素养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生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损害公民个人的利益,而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传统的诉讼方式及法律规定无法解决环境纠纷,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运而生,文中针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与缺失,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与公益的日益契合,网络募捐获得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传统公益界限,创造新的链接,而且重塑了公益精神,然而就在网络募捐风生水起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一直是行政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对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和原告资格的理论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原告资格问题是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当建立以公职机关为主、公益团体和组织为辅、公民个人为补充的多元原告资格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作为平衡区域和群体收入的重要手段,转移支付是成都加快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全域成都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国内外经验作法,成都的转移支付支撑体系总体框架包括建设公共财政制度、建立财政收入支撑体系、建立一般财政转移支付支撑体系、建立财政专项支撑体系、以生态补偿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体系和政府资金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形式转移支付体系。我国政府转移支付支撑体系改革需要在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和非政府组织形式间接转移支付方面尚需要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思想观念陈旧、信息资源利用不合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立法难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必定要制约我国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益信托与基金会的关系:基于融合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信托与基金会同为公益领域的重要制度,两者关系为重要议题.我国理论界主流观点为“二元论”,即公益信托与基金会属于不同的制度体系,有重大差别.但考诸美国实践,公益信托与基金会的关系呈现出融合态势,两者相互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信托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属性.我国现阶段公益信托与基金会的实践都有不足,这与我国理论界主张“二元论”有关联.未来我国的制度路径应采“融合论”,发展公益信托与基金会相互关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重构生态环境检察职能,形成“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检察工作合力。但实践中存在着“四大检察”发展不平衡、一体履职的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等问题。生态环境案件所呈现的“人—自然—人”法律关系特征以及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对融合履职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在现行三大诉讼分立体制以及相关理论无力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公益检察相关问题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理论创新促进制度创新,构建融合履职的生态环境检察制度,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年试点工作,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被写进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诉前程序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环节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检察权、行政权、审判权三者之间的平衡。但案件线索来源受限、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不明确、检察建议内容不明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在诉前程序中应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区别制定不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以及明确检察建议的内容,如此才能使得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健全。  相似文献   

20.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