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对企业组织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影响范围广泛、意义深远。随着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盛行,很多组织经历了经营重整、结构变革,导致了劳动关系中雇佣双方期望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国外传统上家长式、保障式的集体主义的劳动关系模式与柔性化、多样化的个人主义的劳动关系模式,认为劳动关系发展根源于工作技术系统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变革,并提出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劳动的兴起,劳动关系、劳动方式、劳动时空和劳动感受发生变化,人呈主体性复归表征,但这种复归是有限且表面的。资本垄断技术平台,劳资关系对立仍存;资本控制数字空间,规训人的精神世界;资本模糊劳动界限,诱发人的自发性过劳。因此,数字劳动并未摆脱资本逻辑,它只不过是资本粉饰增殖内核、扩张权力统治的隐秘形式。在“温柔式驯服”的资本剥削模式下,人的主体性既被建构又被否定,必须辩证地对其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3.
家政作为一个产业化进程缓慢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互联网家政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家政O2O模式对传统家政劳动关系带来了解构性冲击。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上海知名互联网家政企业"悦管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家政工人、用工家庭、家政机构和政府(行业协会)的四元分析框架发现:家政O2O模式下家政劳动突破服务对象为且仅为家庭的局限;不以劳动场所作为界定家政劳动的重要依据,家政工人队伍中的散兵游勇逐渐消亡;平台公司不再局限于"中介"身份而是承担类雇主的角色。为了促进劳动关系良性和谐运行,家政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伦理建构、法治建构和职业建构等途径重塑。  相似文献   

4.
共享经济以互联网平台应用为核心,打破了工业时代的终身雇佣制以及基于忠诚和员工满意度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平台+个人"为特征且更富灵活性和轻便化的新型劳动关系。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国家应该分别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社保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应对共享经济的挑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研讨会主要聚焦于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群体与工会工作,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群体的权益维护困境与对策。与会者在探讨劳动关系和工作模式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群体的权益维护困境主要源于劳动者"弱从属、无保障"的现状、缺少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互联网技术对劳动者维权行为的抑制作用;并从以单独立法模式建立"弱从属、弱保障"劳动关系、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制、灵活适用现行法律、加强工会组建维权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决定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就是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在分配关系中,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的一种经济关系。它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其职能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解  相似文献   

7.
汪洪雷 《学理论》2009,(30):174-174
电子商务的发展,既引发经济理论、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变革,也引发企业作业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并直接导致消费者、劳动者和投资者经济活动观念的改变。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改善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优势及其特眭,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作形态将被灵活就业、合作式工作、组合式工作等取代,劳动关系将呈现非标准化、非从属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在对工作形态和劳动关系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后,梳理出新工作形态的发展对传统社会保险制度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包括社会保险关系界定、保费征缴、社保经办管理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风险认定与取证等。为适应新工作形态下劳动关系变革的形势需要,社会保险制度创新需要着重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加快明晰新工作形态劳动者与用工方的社保缴费责任;二是加快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三是加快探索社会保险计费和缴费方式创新;四是加快推进社保经办和管理的数字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全面谋划,也是中国更加注重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必然选择。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财富的积累,只有依靠全体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充分发挥劳动主体性来实现。针对劳动主体性的弱化,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劳动主体性实现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对劳动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基础性影响。自民主转型以来,韩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转型释放了威权统治时期受到压制的劳动关系,劳工组织和工人运动因民主化而迅速高涨,劳资纠纷和冲突猛增,劳动关系进入一段短暂而又激烈的冲突对抗时期。随着民主化的巩固,劳资冲突对抗逐渐减少,并出现了向对话协调转变的趋势。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本和劳工力量对比的改变。韩国民主转型的启示是,政治转型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政府必须谨慎、积极地看待劳动关系的变化,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和公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关心劳动者的状况,关注劳动过程的正义性,主张通过建构正义制度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实现劳动解放乃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对于构建中国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关心劳动者的状况,关注劳动过程的正义性,主张通过建构正义制度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实现劳动解放乃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对于构建中国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事实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凸显,劳动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社会中,劳动是如何变化的?数字劳动理论是在回应数字技术影响劳动本质和形式变化的强烈需求中孕育而生的。以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增长为重点,数字劳动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越来越多的“劳动”活动可以被加上“数字”前缀。在与数字经济共振的过程中,数字劳动逐渐被构建为一种超越“工业劳动”的历史性表征,从而获得了新的价值与使命。数字劳动研究环境的变化激荡了经验发生与理论建构之间的张力,重新反思了研究的概念所指、主要属性和理论视角,凸显了其在就业取向与非就业取向、剥夺取向与赋权取向、解构与再整合之间的多重两难。在亟需数字劳动研究新发展的现实诉求下,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在历史脉络与全球语境中理顺数字劳动被理论化的方式和路径,进而探索和重构突破困境的可能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在劳动过程中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关联着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权利与利益,是最基本的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转型时期,我国仍然存在着大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面临着严重形势。试图探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和职工权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思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工会应该用科学发展观和体面劳动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坚决保障职工的权益作为历史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姚亮亮 《学理论》2013,(13):100-101
转型时期的中国,失业、就业成为国家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制约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失业、就业无外乎就是社会背景下劳动者与工作岗位的冲突,换言之,劳动岗位的数量、性质与劳动者的需要并不符,因此,就业困难也就可以被定义为"岗位挤压"。劳动岗位挤压究竟有哪些功能?政府究竟怎样去解决劳动岗位挤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平台用工去实体化、去雇佣化、隐秘化及去劳动关系化等现状趋势,带来了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利益群体分化、组织程度弱化、维权渠道不畅、矛盾风险突出等挑战,给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须在现有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确立平台用工劳动关系的界定规则,推动建立适应平台用工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机器与大工业的关系,从机器取代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必要劳动时间的发展路线,阐明人类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路径。基于人类劳动的解放,人工智能促进人机融合,变革社会生产模式,使人的劳动回归到"自由自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人工智能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提供物质保障,为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还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它从经济层面建构了一种崭新而高效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政治层面建构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从文化层面则建构了一种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理论先行、上下联动、刚柔相济、增量改革是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