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万达集团根据丹寨的特点设计了长、中、短期结合的扶贫机制,通过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丹寨万达小镇、万达扶贫基金"三位一体"的途径,在中国首创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新模式。2018年,丹寨实现脱贫摘帽,比计划提前了两年。7月2日,社会扶贫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举行。会上,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丹寨创新扶贫项目评估报告认为,万达扶贫丹寨模式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万达集团首创全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社会扶贫模式,在丹寨扶贫中对标精准、瞄准高效、精准扶贫的效果显著,对全社会参与扶贫具有重要的启示。一、论证:对标精准2014年12月,万达集团与丹寨县人民政府签署扶贫协议,集团在项目立项中根据丹寨的县情、万达  相似文献   

3.
正脱贫攻坚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2月23日,2018年贵州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发布,要求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一场硬仗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成玉米调减500万亩,蔬菜种植1400万亩(次),投产茶园560万亩,食用菌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以扶贫产业子基金为抓手,围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贵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扶贫结合,新增蔬菜食用菌106.9万亩、中药材23.5万亩、家禽1554万羽,覆盖带动60万户200多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等9个旅游扶贫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5万  相似文献   

5.
一是扶贫村发展不平衡。由于扶贫单位的经济效益及领导对扶贫工作认识程度不一,导致对扶贫村投入不均。有的扶贫导让一年可给扶贫村投入资金6-10万元,有的旱使一年只能投入1000余元。这样,有的扶贫村两个文明建设就发展很快,而有的扶贫村变化不大。二来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缺乏全局性、长远性。一些扶贫罕位存在着重当年增产增收项目,轻长期增产增收项目,没有把农民当前脱贫与长富久富结合起来。有的在扶贫开发中重量不重质,重“开”不重“管”,有的甚至掠夺式地开发,破坏7生态环境,使群众不仅不能受益,反而容易返贫。三是忽略村级…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底,我省启动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11501个贫困村每村培育1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支持帮助贫困党员率先脱贫,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去年我1亩半的毛慈姑,卖了22万元,还库存了一部分做种子。今年毛慈姑种植面积也由去年的3亩扩大到了9亩多。"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32岁的祝小波一脸兴奋,并憧憬着未来:照这样发展,家里的土墙房很快就能拆掉重建,实现今年底脱贫的目标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丹寨县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了"能力增强到户、产业增效到户、资源增多到户、政策增进到户"的"四增到户"扶贫新模式,通过层层压实帮扶责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逐步形成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增收的扶贫新格局,闯出了一条既符合丹寨县实际又独具丹寨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总结"四增到户"扶贫模式的经验,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扶贫对象异质性是指贫困户在自身禀赋、家庭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扶贫对象异质性决定了产业扶贫项目对不同扶贫对象的脱贫绩效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基于广西H镇肉鸡养殖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参与项目的贫困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可投入劳动力、生产性支出等因素对其脱贫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地方政府需要针对扶贫对象异质性实行不同帮扶措施,以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脱贫绩效。  相似文献   

9.
正"每一任‘镇长’上任,都是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面提升了小镇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轮值镇长’为小镇对接了许多跨界合作的资源,帮助小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2018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万达集团包县扶贫的丹寨万达小镇"轮值镇长"项目52个"镇长"斩获铜狮大奖,中国的创意扶贫赢得世界的赞誉。作为丹寨县的对口帮扶企业,自2014年以来,万达集团以"企业包县、整体脱贫"为目标,以旅游扶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8)
正赤峰市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科学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创新脱贫机制和工作模式,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工作,脱贫责任、脱贫措施和脱贫资金落实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更加精准。全市确定了肉驴、肉牛、肉羊、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等14个扶贫主导产业。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确定扶贫项目。如翁旗、宁城县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各列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产业扶贫。完成692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各地围绕"一县一业"等工作思路,积极申报使用扶贫产业子基金,发展了一批优质项目和特色产业,扶持了一批农业企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收。贵州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指出,要重点抓好扶贫产业子基金落地使用,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同步安排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2017年初,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正式启动,计划投资1200亿元,存续期限10+N  相似文献   

12.
正在岑巩县苗落村大坡坳山丘上,垄垄翠绿欲滴的茶树起起伏伏覆盖了山坡,一座座休憩赏景的亭台点缀其中,俨然有公园之美。茶园里,传来了采茶人清脆的笑声。"每天采摘茶青,我收入在60元至80元之间。"金竹坡组代兰英老人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她说,"我虽然比不上年轻的、手脚利落的,但够满足的了。"据苗落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介绍,大坡坳茶园面积在400亩左右,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经营,总投入35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企业投入200余万元。去年全村26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87元,依靠茶园,村民还可获得土地租金、采茶务工等收入,2019年支付工人务工费109万元。据悉,苗落村已有大坡坳茶园、金竹坡茶园两处面积总计达800亩的茶园达产,年产值达到8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00余户700余人就业增收。该村现有茶企4家,另有未投产茶园1200亩。今年,有新植油茶400亩。  相似文献   

13.
叶子 《唯实》2004,(12):90-90
扶贫,是一个不衰的话题。我们的农民兄弟,如何脱贫;地方政府,如何扶贫,这是个多少人为之伤脑筋的事。闲暇,偶读一篇不足600字的短文《扶贫》,其篇幅虽小,内涵颇丰,文中是身旁事,却宛如一枚青橄榄,细细品嚼,其味浑远……文中余副县长在一村挂钩扶贫,立下军令状,两年帮助贫困户邱富贵脱贫,三年带领他奔小康。余副县长说到做到,除给提供扶贫物资外,还争来无息贷款。岂知到了年底,不但未脱贫,反欠下新债2000元,就连一台老黑白电视机也被债主搬走了。余副县长见此六神无主,无奈只好自己掏出800元,又一次拨给了扶贫物资。半年后,邱一家人的生活依…  相似文献   

14.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15.
正广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程,以发展菌菇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思想"贫困"、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销售、稳定增收等五大难题,全县菌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县发展菌菇大棚500余个,占地1100余亩,年产各类菌菇1500万公斤,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20元。2019年,广平县241户519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减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当前气温逐渐回暖,各地茶园里的茶叶生长速度加快,均已抽出鲜嫩的芽尖绿苞,全县30万亩茶园已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正抢抓当前有利时机,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在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的棉花山茶叶基地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泛着翠绿的茶芽显得  相似文献   

17.
1996年 ,娄烦县打响了以解决农村人口温饱、消除贫困为目标的扶贫攻坚战役。围绕扶贫攻坚的战略任务 ,县委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大范围的党员联户扶贫活动 ,参加党员5000多名。三年来党员累计投资40万元 ,上家庭脱贫项目600余项 ,2400个贫困户从中受益 ,实现温饱 ,830户成为专业户。一、政策驱动一是全县科级以上机关单位确定贫困村为扶贫点 ,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实施“扶千家 ,联万户”爱民工程 ,副局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扶二至三个贫困户 ,一般党员干部一人一户。二是对有包扶任务的党员干部建立扶贫档案 ,全部签订脱贫…  相似文献   

18.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9.
黄晓青  杨涛  张丽  陈慧 《当代贵州》2023,(19):50-51
<正>眼下,贵州各地的茶园绿意盎然,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跟随镜头走进茶园,一起寻找山间美景。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的“茶海之心”茶园,满目青翠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茶农与游客身背茶篓,采摘新茶,脸上写满收获的喜悦;湄潭县核桃坝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茶园,青山与茶园相拥,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画。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湟中县始终坚持"输血型"与"造血型"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摸式,以项目带动推进扶贫开发,实行"销号式"扶贫,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贫困面由35.4%下降到10.3%。今年,县委、县政府本着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原则,坚持脱贫攻坚"五个一"(即:瞄准全面脱贫奔小康这一目标,紧抓产业脱贫这一个关键,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套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