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和探索者.他不但领导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政治统一,为中国的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社会前提,而且还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和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当今改革开放的前提、对象和依托.他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跃进"、"调整"、"文革"三个回合的探索,结果"不怎样成功",其问还犯过不少大错误;然而这只是探索者在前进中的错误,他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和探索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是二十世纪中国伟人之一,是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错误是第二位的。他在初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不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完全错误和失败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对于后代人,都是宝贵的经验。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无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经验,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从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始探索,到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提出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到党的"十六大"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所积累的十条经验,说明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冯都 《党史纵览》2001,(2):28-31
博古自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总负责人.他24岁就主持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建党80年来最年轻的领导人.他在不到40年的短暂一生中,曾有过辉煌的年华.然而,他曾追随王明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他能幡然悔悟,修正错误,在尔后的革命斗争中充满活力,矢志不移地追求真理,为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相似文献   

5.
冯都 《党史纵横》2002,(1):16-19
博古24岁任团中央书记时还不是党中央委员,却一跃成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是建党80年来最年轻的高级领导者.他在不到四十年的短暂生命中,曾有过辉煌的年华.然而他追随王明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他能幡然悔悟,修正错误,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充满活力,矢志不移地追求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相似文献   

6.
<正>明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80周年。无论是鲁迅在世时,或者在他逝世后的漫长岁月里,对他的研究、评论和研讨,文章多如恒河沙数。虽也有贬者,但他对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近年来,有人把鲁迅说成是"断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罪人"。这种错误看法,在钱理群等人的文章中已有批评。鲁迅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正  相似文献   

7.
正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说,陈独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于"他远远缺乏与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实力基础(如军队、干部)"。他又"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对苏区和红军)"。这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作为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备和重视的恰恰是陈独秀缺乏和忽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  相似文献   

9.
杨建业 《党史文汇》2002,(11):47-47
曾读袁唏先生发表在《随笔》1999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真相》,主要是谈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所谓"真相". 按照袁先生的意思,所谓韩战的"真相",就是美国人本无意于与中国人打仗,而中国人却多少有点"庸人自扰",并在苏联人的怂恿下,卷入了那场残酷无比、得不偿失的战争.袁先生还暗示,毛泽东在那场战争中有些独断,因为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志愿军要开赴朝鲜,去进行那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作战.袁先生最后说:"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先从凯丰的错误说起 毋庸讳言,凯丰是一个犯过错误的人.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在遵义会议上站在"左"倾教条主义立场上,为博古做辩护.  相似文献   

11.
他是第一个公开起来反对立三路线的人,也是站在最前沿与王明宗派主义和错误路线斗争到最后一刻的人-- 1930年12月,身居莫斯科的李立三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检讨时,提到了何孟雄,并且以敬佩和歉意的语气说:"中国党内只有他一个人公开来反对我的错误,根据这一点来责备他右倾是没有理由的."李立三的这句话,显现出何孟雄在中共早期党内斗争中的非凡之举.  相似文献   

12.
正据10月27日的环球网报道,中国海军的作战实力正在超过日本海上自卫队,成为亚洲第一?这一话题从2015年初就不断被提出,近日再次形成一股议论热潮。针对借助水面舰艇数量得出中国海军亚洲第一的说法,一位曾在海军服役的指挥员表示:"首先,有些数字是计划或可能的计划而已,不是现实的数字。其次,未来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不是简单的数量比较。"他解释,实力主要展示的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年末,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以美式思维兜售"锐实力"概念,矛头直指中国。"锐实力"概念对中国充满敌意,是直接针对中国的阴谋论。它反映了一些美国政治精英的傲慢与偏执,更深层次地折射出美国政治精英对西式民主日益陷入困境的理论焦虑。针对"锐实力"的指责,我们应以"睿实力"应对"锐实力"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关于朝鲜战争,我国各种报刊常引的一句话就是当时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曾说过的话,即认为那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被解职回到美国后不久对这场战争也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美国卷入亚洲战争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他先后告诫甚至请求两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不要再卷入亚洲的战争。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实力     
<正>近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中国的和文化,以及和谐相处的国际观。所谓"和实力",是指一种可以总结和指导中国"如何获得实力"的发展哲学以及"为何运用实力"的外交战略,其实质是以和平的方式发展和使用实力提出并强调"和实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实力是用自己民族话语表达、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和优秀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自觉的表现。中华民族应该讲自己的话语,讲自己的和实力,这是民族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谭震林子女在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的"缅怀革命先辈"对话栏目时,讲述了老将军光辉一生中的一些片段。在这些片段中,他不推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尤令笔者感慨。老将军从不推卸责任,有了功劳都是党和人民的,有了错误都是自己的,即使他下级犯的错误,因为他是主管,也主动去承担责任,老将军的下属总是很欣慰当他的下级"很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宏伟落马,官方通报称他是任职地区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源"。杨宏伟曾任重庆黔江区区委书记,据报道,他喜欢打篮球,经常在上班时间安排身边工作人员陪其打篮球,作为回报",陪球"成员在提拔任用上频频得到关照,由此在选人用人上也形成了错误导向。事实上,不少落马官员都涉及这个关键词,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被称为"云南过去一段时期政治生态乱象、腐败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企业中有一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与其他大型中央企业关联度不大。还有一些规模较小、因承担公  相似文献   

19.
域外     
<正>日本法务大臣因言得咎日本法务大臣柳田稔日前在国政报告会上说,"做法务大臣容易",面对国会议员发问时,如果不知道如何应答,只需记住"我不对个案置评"和"我们将根据法律和证据妥善处理"两句套话就行。他被认为藐视国会和国民,为此不得不引咎辞职。评论认为他是在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说了错误的实话。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道德学问为世所知,获得盛誉。我读他的著作,谈不上有深刻的体认,但却很欣赏他有关"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遗言——"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这三种错误,是提醒做人的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