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透视长征的伟大征程,准确把握长征之旅的突出特点,充分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弘扬。我们要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要着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努力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同心同德地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透视长征的伟大征程,准确把握长征之旅的突出特点,充分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弘扬。我们要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要着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努力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同心同德地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更为深远,更需要发扬光大。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途中,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严守纪律、听党指挥的品德,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从而切实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灿烂瑰宝,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把握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从历史源头、理论逻辑和现实关照中,厘清中国梦、强军梦与长征精神的互动传承关系,更好把握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核。  相似文献   

5.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为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弘扬长征精神,对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征精神与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的伟大长征的征途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梦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二者有相同的理论诉求,前者为后者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南,后者的实践将会丰富前者的内容;二者面临共同的现实挑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否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出现使人们怀疑实现中国梦的可能性;二者可以寻求共同的实现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指引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当前,长征精神也赋予了我们新的启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现今中国也有巨大的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紧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奋勇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此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毛泽东《七律·长征》发表八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南梁精神与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出的革命精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二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玉周 《前线》2016,(10):31-33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但长征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总部西出瑞金,到1936年10月10日会宁会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被誉为史无前例的壮举。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情怀、无私广博的胸襟、排除万难的气概、团结一致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伟大历史征程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长征精神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德便是体现长征精神的模范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攻坚克难、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最终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时时处处无不体现出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谱写了人类战胜"宿命论"的光辉诗篇,展示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义情怀,赓续了"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中华民族精神,留下了后人珍视、永不过时的"红色基因"。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长征精神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力量源泉,需要我们再接再厉、持续传承、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5.
回顾80年前的伟大长征,虽然硝烟散去,而共产党人和红军广大指导员用血与火铸就的长征精神却永存。它对我们党、国家、军队仍然具有十分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0)
正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就必须从长征精神宝库中汲取力量,把长征精神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80年前,一支红军队伍从赣南于都河畔出发,历尽艰难险阻,突破生死绝境,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了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中华优秀儿女用生命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超越时空界限,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精神发展到今天,时代赋了其不同的时代内涵。而长征精神对于党建工作有着指导意义,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党的发展都需要汲取优秀民族精神的力量,做到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医院更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要组织机构,长征精神应用到医院党建工作中对于提高医院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加强党的领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闻     
正四川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大会并讲话。王东明指出,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被认为是世界千年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100个重要事件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主要靠的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以下8个方面:(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二)民族利益重于山的爱国情怀;(三)不怕艰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四)联系群众守纪律的光荣传统;(五)灵活机动应时势的战略战术;(六)官兵一致同甘苦的崭新风尚;(七)独立自主解难题的创新胆略;(八)千条江河归大海的核心意识。依靠长征精神,新中国出现了红旗渠、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等许多奇迹。在当代,进行新的伟大长征,仍需要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阅史观澜     
《湘潮》2016,(11)
正重要言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前瞻前沿湖南召开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10月20日,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红军长征重要转折地——通道侗族自治县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