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6月29日《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标志着国家高温劳动保护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以劳动者为本的立法理念,公平、平等地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具有诸多立法亮点,但也存在缺陷,应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22):5-5
“高温津贴”难落实 7月中旬起。多地进入了高温桑拿天。2012年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曾明确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的扩大,参保人数的增加,劳动者自保意识的增强,因对《条例》条文的理解认识的不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乃至工伤认定机关的纠纷不断增多。"强资本、弱劳力",从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范。"规定"无疑是劳动者保护工伤合法权益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劳动者常常在高温下工作,高温劳动产生的伤害纠纷时有发生。目前,我国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唯一全国性法规是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就高温天气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5.
何来 《中国人大》2012,(11):6-7
盛夏酷暑将至,近期,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保部、全国总工会四部门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意见阶段也已结束。意见稿规定,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7.
正川人社办发[2018]105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总工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切实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的规定,综合考虑我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07,(24):10-10
备受劳动者期盼的《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此发布了这部新法的十个新亮点,为劳动者今后更好地维权提供参考. 一是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海波 《人民政坛》2008,(2):37-37
新《劳动合同法》已实施。由于对新法的不理解和误读,有一些地方企业冒着被查处的风险作出一些企图规避新法的举动。那么,对于新《劳动合同法》应该如何理解、如何贯彻呢?首先,新《劳动合同法》对建立劳动关系与订立劳动合同的关系进一步予以明确。这部法律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的、新型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一个和谐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权益都需要保护。正如“保护私人财产”写入《宪法》有利于财富的充分涌流,新《劳动合同法》体现了《宪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有利于充分调动亿万劳动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劳动合同法》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工会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怎样在实施《劳动合同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慧 《今日浙江》2011,(5):50-51
工资,是劳动者权益的核心。那么,企业职工的工资谁做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老板。这个看似“不错”的观念,在浙汀的很多企业已不适用。今年2月2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高温下应如何保证劳动者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人单位应该知法、守法、依法送劳动者一片阴凉。 一要把握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权益。《安全生产法》第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第45条至47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采取可能应急措施后撤离。不得因此降低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解除合同。《职业病防治法》第4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用人单位应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云鹏 《人权》2002,(3):13-17
职业病,被称为工作中的“隐形杀手”,不但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危及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国在各类企业工作的7亿多职工的健康和生命权,我国用了近10年的时间,起草和制订了第一部适用于企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作为献给劳动者的一份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生效。这是继《劳动法》之后,为劳动者撑起的又一把厚实的“法律保护伞”。  相似文献   

14.
袁梅 《楚天主人》2012,(8):35-35
炎炎夏季,高温天气会不断出现,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采取发放防暑降温饮料、高温津贴,乃至缩短工作时间、停工等措施,这无形中增加了用人成本。一些用人单位为弥补损失,会将费用折抵到劳动者福利、工资中。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单保护)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但是,实践发现,劳动争议案中劳动者并非具有绝对优势,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或错误做法。只有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才能引导劳动者走出维权误区。  相似文献   

16.
正高温补贴各地都有标准,却屡屡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许多户外劳动者处于弱势,找不到坚强后盾,不敢维权。更为重要的是,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对违反"高温津贴"政策的行为严肃查处,没有严格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没有全力保障高温津贴发放到位。对待在烈日暴晒下的户外工作者,不能以他们懒得维权、不敢维权为由,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暴晒下却"透心凉"。用工单位不仅要向高温作业下的劳动者发放补贴,还必须提供高温作业下的工作条件,这不是发给劳动者的福利,而是劳动者应该享有的"高温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历经多次讨论修改终于出台。广大劳动者对这部法律期盼已久。加班必须支付加班费用、企业试用期不能超过6个月、劳务输出人员也要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护,有望成为劳动者的“维权利剑”。  相似文献   

18.
调研背景: 劳动创造世界。然而,劳动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往往又是弱势群体。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无疑是劳动者的福音,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正义之剑。此后相继出台的《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修订)》、《失业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围绕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一道道强有力的防护网。近年来,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态势,也为法律法规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危机中的劳动者权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对维护劳动者权益作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劳动者是创造财富的主人,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天经地义的。文章对在危机中如何进一步关注民生、关爱民意作出了深刻的诠释,读后使人精神振奋、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作了原则性规定。为了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国务院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带薪年休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为了扩大资本积累,一些不法用人单位想方设法阻止、减少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由于学习不够,一些劳动者对带薪年休假规定还很“朦胧”。希望以下案例能给您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