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国际形势变化、非洲内部事态发展及政治思潮的影响,非洲掀起了以多党制为特征的政治民主化浪潮。基督教会在非洲民主化进程开启阶段扮演了开启者、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在民主化进程推进与危机阶段,又以调解者、监督者、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民主政体的巩固过程中,利用宗教特有的社会功能,在维护社会稳定、监督政府、推进民主等方面发挥了宗教的独特作用。可以说,作为西方政治文化载体的基督教会势力已经成为影响非洲国家政治发展取向的要素之一,在非洲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非洲民主化进程受到非洲社会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非洲政治民主先天不足;部族政治的痼疾使部族因素与政党、政权和国家等政治因素缠绕在一起;军人干政的传统对非洲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不利影响;民主政治文化的缺失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构建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度依赖国际援助以及西方援助方冷战后将发展援助政治化使非洲民主化进程深受“外力推动”的影响。非洲民主化进程必须在逐渐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艾博 《西亚非洲》2000,(4):15-18
影响非洲民主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冷战结束为非洲民主化提供了一个契机,苏联的解体、美国和法国对非洲政策的改变是促使非洲政治改革的外部因素。但与国际环境的改变相比,非洲国家内部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和为此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则是非洲民主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使有些非洲国家的政治改革走向成功,但有的却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4.
非洲:全球化还是西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全球化对非洲的冲击更明显。对非洲而言 ,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在非洲的全球化进程中 ,西方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所掌握的国际机构利用“援助”力压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诸方面作出符合西方意愿的“改革”。在政治方面 ,西方的压与诱是促使非洲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外部原因 ,然而 ,一旦非洲国家实行了政治民主化 ,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援助 ,在非洲 ,西方式的政治变革常常是不受欢迎的。在经济方面 ,由于西方国家规定的改革模式收效不佳 ,也招致非洲国家反对。非洲的全球化反对者寄希望于联合国的帮助及非洲区域政治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5.
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1994年下半年以来,非洲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90年代初,非洲国家爆发自独立以来最为激烈的社会、政治动荡逐渐过去。这场遍及全非洲的大动荡起因于受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加之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非洲失去了过去是东西方争夺重点的地位,遭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被称为"边缘化"。随着外来"援助"的急剧减少,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依附型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乘机以"援助"为诱饵,迫使这些国家推行西方的"多党民主制"。其结  相似文献   

6.
与成熟的民主国家相比,非洲国家往往出现选举失利者不接受选举结果的情况即"输家政治",西方学者多将这归因于非洲自身原因特别是族群矛盾或冲突。作者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60-2012年间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现象,得出了不同结论。研究显示,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60-1970年的非殖民化运动成功初期,1971-1991年的政治现代化倒退时期,1992-2012年"第三波"民主化时期。输家政治在三个时期的表现和深层次动因并不相同,总体上族群矛盾不能被认为是非洲输家政治的根本原因。定量研究显示,族群因素仅在第二个时期有统计重要性,但并不暗示明确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还得出一个西方研究者往往试图回避的结论,即在第一个和第三个时期,外部介入都是非洲输家政治的重要诱因,或者说西方在非洲推广的可能不是民主而是"民乱",非洲需要确保对自身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宗合 《西亚非洲》2006,(1):10-14
2005年,非洲国家谋求和平与稳定、推动社会变革、争取联合自强的意愿和努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保持平稳、积极的发展.苏丹、索马里等问题取得突破.多党民主制度逐步成型,并呈现浓厚的非洲特色.13个国家举行选举,未发生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多党风潮的剧烈动荡,也未上演"颜色革命".非洲联盟继续大力推动非洲一体化,主导解决非洲内部事务.各次地区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深化区内合作,依托地区大国,努力解决次区域事务.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就成立"非洲合众国"召开研讨会.非洲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高姿态参与、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纷纷打非洲牌,推出力度空前的援助非洲的举措.非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呈现可喜势头.非洲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增长.上述成就和新气象,只是非洲朝好的方向发展所积的跬步,实现振兴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9.
《西亚非洲》2012,(3):3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创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在非洲已成为最有影响的行为体之一。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亦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非洲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仍在探索符合非洲实际的发展道路。西方国家一方面对非践行"新干涉主义",另一方面也无法不从政治、经济和地缘因素出发重新审视和对待非洲。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评价多元而复杂,既有赞扬,也有批评甚至诋毁。因此,随着中国对非洲地缘经济与政治版图的重塑,评估中非关系需要将其置于国际环境视野下来考量,要有新视野、新方法、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闫健 《国际观察》2016,(3):65-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失效浪潮与非洲国家自身的"外翻性"密切相关。围绕"外翻国家"概念,本文采取一种外部性视角,即通过分析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所面临的殖民国家遗产及国际环境,探讨两者如何影响后殖民时期的国家构建进程,尤其是它们在助推非洲国家失效浪潮中发挥的作用。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化对非洲国家失效现象的理解,同时引发学术界对非洲殖民主义、去殖民化运动以及国际社会对非洲国家干预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非洲殖民地纷纷取得国家独立并加入联合国,在联大中国代表权表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谋取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的支持,"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对非洲展开了农技"外交".这些农技援助对当时的非洲国家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扶助作用,"台湾当局"也收到了一些政治效应.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增强,以及美国调整内政、外交政策,大多数非洲国家审时度势,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投票取向上,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对非洲的农技"外交"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减缓非洲债务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减免非洲债务的举措.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非洲减债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所在.作为国际减债的新模式,中国对非洲国家实施的减债举措,有利于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善其融资环境,深化中非经济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减免非洲对华债务,符合中国和非洲人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非洲政治生态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西式政体形式与本土政治传承之间的碰撞、磨合是非洲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非洲国家通过自我调适和改良,推动两者之间的融合,缓解了非洲政治中的一些痼疾,多党选举、政党政治以及军政关系均出现积极变化。但是,西式政体和本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随着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非洲多国出现"第三任期"问题以及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对其政治稳定造成冲击。非洲政治转型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并在改变、重塑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域外合作伙伴之一,非洲政治转型的内生性和自主性要求中非关系与时俱进,为中非关系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普遍独立以来,在经历了冷战、多党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后,目前正处于探索和改革的重要过渡期,并显现出下列五大趋势:从推陈出新向厉行新政、从集权政治向民主政体、从移植民主向理性改良、从反对干涉内政向尝试集体干预、从主观理想外交向客观务实外交过渡.非洲国家探索适合非洲实际的发展道路,难能可贵,但毕竟刚刚起步,且未形成共识.由于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这种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5.
一回顾1996年非洲形势的发展,清楚地看到,许多国家政治、经济走向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势头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已经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前些年,由于冷战结束,世界发生巨变,使得非洲国家遭受猛烈冲击和被国际社会"边缘化"的状况现在已经过去或有所改变。但也很清楚,非洲不少国家当前确实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有的国家更是处境危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近年来,非洲各地区、各国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这是非洲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非洲大多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走着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呈现严重滑坡的现象,其中政局稳定与否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实现政局稳定和社会和平是非洲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目前,非洲总体趋向政治稳定、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一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频率最高的大陆,从20世纪60年代起,非洲已经发生过接近280次政变或兵变[1],有10多个国家发生过10起以上的军事政变,80年代非洲一度有20多个国家的政权为政变军人控制。频发的军事政变使非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顿,国际社会和非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军事政变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阻碍非洲发展的痼疾之一,必须加以防范和遏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 “帮助非洲结束战乱和实现和平是联合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非洲实行民主化和多党政治后,有42个国家举行了多党选举,通过民选方式获得政权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与分析了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菲律宾传播的政治宗教因素,指出基督教在菲律宾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归因于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带有浓厚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19世纪以来基督教海外传播运动所倡导与实践的“三自”传教策略与教会本色化方针。基督教会通过其积极倡导与实践的自立与本色化的传教策略,促进了基督教在菲律宾的发展,同时对维护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主权国家间外交活动的影响因素,"空间"的含义与"地缘"相近,"空间"是"地缘"的前提,"地缘"是变化的"空间";空间因素与地缘因素相近、相通,指的都是国家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这种环境除了地理环境外,还包括与地理相关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因此,运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空间"因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议题化是当今非洲债务问题的重要特征。作为经济议题,债务问题是非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政治议题,债务问题正成为非洲国家国内政治和社会的重要议题;作为国际关系议题,非洲债务问题是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双边与多边、官方与私人部门在非洲博弈和互动的新议题。非洲债务问题的议题化正带来多重影响,其嵌入非洲国家的国内政治和国家发展议程,推动中国与传统债务治理机制的碰撞、竞争和磨合,成为影响中非合作关系的焦点问题。受2020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非洲债务问题议题化趋势更加复杂,非洲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同时国际社会在非洲债务救助中团结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不断走强,非洲债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债务治理合作转型的重要动力。然而,美西方在非洲债务问题上的政治化图谋给非洲发展和国际债务治理带来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必须认清非洲债务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坚决反对将债务问题政治化,通过团结协作构建真正有效的国际债务治理体系,从而切实推进非洲发展和国际对非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