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全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的状况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本文拟就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全国党校系统理论刊物的交流工作,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社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烟台市委于9月14—16日在烟台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塈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中国期刊协会会长钱伯海、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社社长白占群、总编辑陈高桐、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衣芳、中共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强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现将与会同志研讨的部分论文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淑珍 《理论前沿》2003,(20):41-42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农村小康建设问题多,难度大。农村小康社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的小康社会也就实现了。否则小康社会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就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略抒薄见。目前,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面临的难点在于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民观念陈旧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此外,还有农村条件差,市场不发达,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又缺乏真正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干部,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安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没有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安全,社会主义建设就失去了生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是空谈。我们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我国加强全民的社会公德教育 ,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历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工作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公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神圣使命。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公安教育工作必须实现“三化”,即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全面化”,教育方式“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小康建设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包括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其路径选择一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是以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三是以村民自治为载体 ,全面推进农村的政治建设。在具体政策上 ,可以采取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推进税费改革、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小康,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从生活水平总体上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9.
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关系到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因此,研究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既要从县域的实施环境考虑,又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要求来考虑。本文对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实施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战略思路,提出以下战略对策与建议。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教育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我国未来 2 0年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 ,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 ,以及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 ,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把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明确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的历史使命 ,是我们党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又一…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广大职工群众,工会要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依法建立和完善基层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和谐、企业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和谐,共谋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主党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也赋予民主党派更大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加强参政党建设,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进而形成学习型社会。这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集中概括。这为教育战线紧紧抓住 2 1世纪前 2 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 ,全面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一、教育战线必须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和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 ,明确提出 ,要在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不断征地过程就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政府为了非公共利益目的征地造成大量土地征而不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得农民最根本的物质保障———土地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征地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结构的存在,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一方面,政府要以公利性作为自身的本质属性,摆正自己的公益人角色,不能把征地作为手段,以自身利益和寻租作为最终目的;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必须针对征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化解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唐香华 《工会论坛》2005,11(2):103-104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着力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社会的进步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先进青年文化是认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和谐文化建设目标定位相一致的青年文化.先进青年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前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青年文化要从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先进青年群体、青年领袖人才的培育与培养,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先进青年文化的调控和支撑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适应和谐社会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为满足军人的自身发展服务,培养与和谐社会相融合的军人;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的教育理念,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公平正义的和谐教育氛围;必须重视军营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注重实行无意识教育、有意识引导;必须强化“安定有序”的目标追求,注重从本源上良性转化矛盾。  相似文献   

19.
论民营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具有的百姓经济、富民经济、创业经济、内生经济、活力经济、后发经济等特征,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20.
陈国治 《理论前沿》2001,(13):27-28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呈现出高科技、高智力、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 ,它给干部的素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1 .知识经济的前沿性特点要求干部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各专业、各领域、各学科的新知识相比过去都是十分先进的 ,可以说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尤其是以互联网、微软技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 ,其发展之快、作用之大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之深入 ,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知识经济的这种前沿性特点 ,对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级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