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24日凌晨5时,英国油轮“勇敢号”由新加坡驶往印度尼西亚。般员们好梦方酣。突然,10多名手持长刀、短枪和自动步枪的蒙面海盗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油轮。他们先把船员捆绑起来,然后,抢掠钱物,最后又纵火焚烧油轮机舱。油轮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漂至距印尼海岸4海里处,漏出的油污污染了周围海域。 四五年前,还只听说小船有遇劫的情况,近一两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震耳欲聋的轰鸣再一次把戈壁大漠从睡梦中唤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在实现“飞天”之梦的征途上,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最后一级台阶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按照中国载入航天计划,必  相似文献   

3.
向阳 《瞭望》2004,(37)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载人飞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北京卫星制造厂以管理保成功,以创新促发展,先后成功地完成了50多颗(艘)卫星和飞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3月初,江西省九江市应急管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国应急九江号”船员。截至目前,已吸引55投递投简历,选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应急九江号”是我国第一艘大型水上应急救援工程船,于去年3月下水。一年来,相关验收、交接工作已完成,在配齐配强船员后,“中国应急九江号”将全面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日内瓦专电 经过8年战争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外长于8月25日开始在日内瓦举行历史性的直接谈判,寻求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途径。由于双方在执行598号决议的第一条款上发生严重分歧,致使谈判只进行了两天即告中断。主持谈判的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因有“许多其他问题等待处理”,不能继续坐镇下去,已在9月1日任  相似文献   

6.
温太华专电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黄昏,一场暴风雪为魁北克北部的小城科莫湾市披上了银装。就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加拿大的新总理布赖恩·马尔罗尼又来到了这里。 这是他在就任加拿大第十八任总理以来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里居住着他年迈的母亲,这里有他儿时的伙伴,这里每一条街道、每一家商店,他都很熟悉。无沦他走到哪里,人们都热情地同他拥抱、握手和叙谈。但是,人们更希望这个出生在“科莫湾的小伙子”不要违背竞选时的诺言——创  相似文献   

7.
郑浩 《侨园》2012,(7):22
电影“泰坦尼克号”让我第一次领略了豪华邮轮的盖世风采,同时也让我凄惨地目睹了那冰山一撞的绝世悲情. 时光滑过一个世纪,当我登上豪华游轮“斯堪地纳维亚皇冠号”的甲板,原本波浪不兴的大西洋北海突然掀起冲天海浪. “斯堪地纳维亚皇冠号”豪华游轮长170米,宽近30米,足有15层楼房高.有船舱637个,可容2026名乘客和450辆汽车.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3月25日22时15分,我国“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艘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的正样无人飞船,在持续绕地球飞行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继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和“神舟”二号飞船之后,“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0月25日是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5周年,也是25年来联合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正视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治现实,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原则的胜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前进不可阻挡,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统一事业同样不可阻挡,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对中国搞分裂的活动,都是永远不会得逞的。 回顾25年前,联合国第26届大会排除种种阻挠,终于在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支持下,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同时驱逐了台湾当局的所谓“代表”,从政治上、法津上和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十一月八月载着两颗通讯卫星上天,十六日载着另外两颗通讯卫星降落。八天的太空飞行,在航天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能够叫它上去,也能够叫它下来”,这是美国一家电视台在播放“发现”号“营救”失效卫星的惊险场面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用在别的方面,不一定确当,用在“发现”号这次飞行上,却  相似文献   

11.
陈铭 《瞭望》1985,(15)
去冬今春,广播和电视隔三差五地播送世界各地遭受暴风雪袭击的新闻。已是阳春三月,电视还播映了罗马尼亚一些地区的居民抗御严寒灾害的画面。 世界气候变化异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忧虑。最近,记者专程到国家气象局走访了我国气象学的有关专家。 有关专家对记者说:去年十二月份以来,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名叫暖气团的两名不速之“客”侵入北极极地,把长期居住在北极的“主人”——冷气团——撵出家们,自己取而代之。无家可归的冷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巴丹吉林沙漠纵深地带。古老的黑水河流蜿蜒流过,万顷黄沙中隐约可见古代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时留下的座座峰火台……,曾被列为新中国绝密的我国唯一的航空武器综合试验场,数十年来一直隐身在这片无垠的大漠戈壁中。这是一个为中国空军尖端武器填写“出生证”的地方,35年来实现了众多风云业绩:完成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试验的精度校飞和初始段测量;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空爆取样;第一枚运载火箭的高精度校飞;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人工试飞;第一枚及所有空空导弹的定型、批检试验;发射各种型  相似文献   

13.
郑浩 《侨园》2014,(1):36-36
电影“泰坦尼克号”让我第一次领略了豪华邮轮的盖世风采,同时也让我凄惨地目睹了那冰山一撞的绝世悲情。时光滑过一个世纪,当我登上豪华游轮“斯堪的纳维亚皇冠号”的甲板,原本波浪不兴的大西洋北海突然掀起冲天海浪。  相似文献   

14.
三月一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北京展览馆,观看“863”计划成果展。他饶有兴致地坐上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电工技术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参加研制的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浮实验车——“世纪号”。听说该车能悬浮20毫米,超过了德国常导磁悬浮车的悬浮高度时,江总书记高兴地说,“很好,很好。”原定2分钟的停留时间,总书记破例停留了27分钟。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母基地 美国现役航母分别编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里。大西洋舰队的“华盛顿”号、“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罗斯福”号、“杜鲁门”号、“企业”号和“肯尼迪”号7艘航母以美国本土东部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活动于大西洋、北冰洋、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等地。  相似文献   

16.
沐浴着新年第一缕阳光,“中国号”巨轮驶入新的航程,追梦的人们迎来了2020年。“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深情感佩“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感怀“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感念“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号召全党全国在新的一年“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习近平主席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殷切的关怀、深情的祝福,激发中华儿女前行的动力,更加坚定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近 几年来 ,蒙古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热 ,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经济合作为主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并举。蒙古几乎每年都举办“日本日”活动 ,有的活动长达十天半个月 ,这些活动使日本赢得了蒙古人的好感 ,日驻蒙大使也成了外国驻蒙使节中最“红”的大使。最近 ,蒙古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 ,日本的救灾物资正好运抵蒙古。满载着日本救灾物资的车队 ,浩浩荡荡地行进在蒙古茫茫雪原上 ,恰似20世纪70年代苏联“老大哥”援蒙的情景再现 ,使蒙古人感受到了日本浓浓的“慷慨”之情。互有需要 ,是当前蒙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蒙古…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2日,中国用最新研制的、标志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最新成果的“长征3号甲”火箭成功发射了中国最新研制的、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东方红3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从而使中国的航天发射和空间飞行器研制技术在近年来不断受挫之后,获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10日,中国“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2颗气象应用卫星“风云2号”送入太空,开辟了中国地球静止卫星对地气象观测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进一步加快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基层一线各项业务的发展。六月下旬,该行在柳州举办了全区建行首期“青年文明号”号长培训班,专门就创建工作业务进行为期《天的强化培训。参加培训的有荣获全国级、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的号长以及部分荣获地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的号长共40多人。这次培训,内容上重点突出“四个如何”,即号长如何掌握“创号”基本知识和要求;如何把握“创号”主题,拓宽创建思路;如何以“创号”为载体,树立行业形象;如何高标准当好号长。方法上,一是讲授道输,分别…  相似文献   

20.
“华光礁1号”沉船是中国目前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此次发掘出水珍贵文物近万件一艘古代沉船,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次远海探秘。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人员,历经55天的艰难探索,结束了在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的首次大规模远海考古。《瞭望》新闻周刊获悉“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的成功探秘,将在深海里沉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