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了市场主体准入,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但从推进和实施过程看,《公司法》的粗陋和滞后一直是我国公司法治建设中的瓶颈,亟须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因此,应从严格确立违背公司出资制度者的法律责任、建立对注册资本的动态监控机制和完善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以切实有效解决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行注册资本制度存在着债务担保功能虚化、公司信用基础扭曲和公司竞争能力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而上海自贸区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公司登记制度为自贸区试行重点之一,而其中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问题是公司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西将要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 ,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 ,让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流动 ,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具体政策包括改革和完善城市户籍制度 ,放宽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条件 ,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 ,放宽夫妻分居以及父母投靠子女和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政策。对“农转非”的公民在子女入托、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实行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纠正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的做法 ,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广西将要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公司法》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是将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二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对公司创业者而言,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交易相对人而言,由于相关监督保障体系不健全,机会与风险并存。因此,可通过改良现有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制订完善的企业年检制度、设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公司履约能力保险制度,以促进新《公司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珠海商事登记立法与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日渐完备,包含了珠海经济特区立法规定的企业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项目许可相分离的登记制度、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企业主体资格登记与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审批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珠海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论证了通过特区立法途径借鉴移植新加坡、香港商事登记制度的可行性,在全国推广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围绕建始县委、县政府"打赢四大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的决策部署,建始县工商局年初以来立足部门职能,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服务产业发展、事中事后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奋发作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逐步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创业准入成本。持续推进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性成本;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  相似文献   

7.
注册资本是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企业实有资本,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相应民事权利能力的条件,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注册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注册资本是企业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物质基础;其次,注册资本是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取得商业信用的物质保障。为严格注册资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注册资本不实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申请人采取虚报、谎报注册资本的方法骗取登记,另一些申请人则在企业成立后抽逃出资。这些行为使得企业的实有资本与其注册资本严重不符,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纠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基于注册资本不实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根据导致注册资本不实的原因合理确定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和承担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以逐步放宽乃至取消注册资本的限制或禁止性规定为主要内容,是与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经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法律实践以及公司理论研究等因素紧密关联的。2013年资本制度的重大修改,需要我们合理应对注册资本存在意义、股东认缴不实缴资本、资本犯罪以及税收征管等相关问题。此外,资本制度未来的进一步改革,应实现“债权人导向”向“资本经营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缺陷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不能被成功地启动和应用,影响了其应具有的价值和功能,因而需要从取消权利登记、改良公告程序、放宽代表人适格条件等方面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0.
完善注册资本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册资本是经企业登记的企业实有资本,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相应民事权利能力的条件。注册资本不实的危害性极大,导致注册资本不实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完善注册资本制度,必须在公司法中增加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后,负有责任的其他股东的连带财产价额填补责任;股东抽逃出资后的追偿人及追偿程序以及注册资本不实、公司的设立效力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严格评估、验证、验资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展开了新一轮的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改变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形式,这是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发展的重大突破。我国最新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要确立授权资本制,这是出于重新厘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突出公司资本的效率价值、顺应世界公司立法趋势的需要。考虑到目前我国国内的现状,授权资本制的实现需要完善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措施,唯有此,授权资本制才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形式上看,我国法院的立案制度已从立案审查制变革为立案登记制。在立案制度下,主要存在着"诉案模式"、"事前审查模式"、"绝对模式"和"诉状登记模式"等多种立案模式。新《行政诉讼法》率先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改革法院立案制度的规定,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新增了关于登记立案的条款。然而,与立案密切相关的起诉条件却基本没有修改,即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依然存在高阶化问题。从立案模式来说,当前行政诉讼实质上沿袭了立案审查制下的"诉案模式",而非立案登记制下的"诉状登记模式"。应该降低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并在立案制度中确立"诉状登记模式",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登记制。为推动立案制度的规范运行,还应该在明确立案审查标准、优化行政立案与行政审判职能等方面作出改进,并构建与"诉状登记模式"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建设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造成了大量社会组织合法性或合理性的缺失,导致了合法的社会组织具有较强依附属性并存在着对社会组织监管不足的问题。经过双重管理体制下弱化业务主管单位的改革、特殊区域内探索一元登记管理的改革,以及对部分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的改革,双重管理体制进入后双重管理阶段,实行直接登记与双重管理并行的双轨制度。社会组织的管理应围绕着登记、服务和监管三个层面重新进行定位,并努力实现三层管理的协同互动,构建"三层协同"的新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对虚报注册资本罪中"使用虚假证明文件虚报注册资本"的"证明文件"的范围,对"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的理解,对虚假出资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界限以及利用虚设公司诈骗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等问题还存在不同观点,尚需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法律规范的逻辑关系关于虚报注册资本罪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关系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从法条的语言表述逻辑上,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与"采取其他手段虚报注册资本"都是一种行为手段,其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而作为构成犯罪,从而区分罪与非罪界限重要标志的"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与"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的严重情节是相并列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企业登记注册资本制度应该以“效率优先,兼顾安全”的指导思想和“宽进严管”的原则来进行制度设计。折衷授权资本制既可以避免授权资本制下公司虚设的可能性,又切实解决了法定资本制下公司设立艰难与增资繁琐的问题,是兼容“效率”与“安全”的理想制度选择。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企业注册资本制度,首先就要确立折衷授权资本制的立法思路;其次还要考虑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区别注册资本、认缴资本和实缴资本,允许实行分期出资;逐步统一我国的企业注册资本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资信体系,做好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员登记是一种重要的党员管理制度。党员登记指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对党员的资格进行审查登记。党员登记主要分初始登记和后续登记两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强调"健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完善和细化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匹配性、操作性、实用性"的背景下,健全完善党员登记制度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着眼于完善这一制度,切实把党员登记工作做好,使其在党的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为方便直系亲属相互投靠,福建省户籍制度改革再出便民措施,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户口登记迁移条件,七个方面的户籍改革内容将进一步方便亲属用聚,促进家庭和睦.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做到社会公平,实行民事司法救助是达到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我国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虽然已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不足。可从扩大适用主体于单位主体、适当放宽适用条件和由政府负担救助费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20.
欠缺要件的收养称谓极不统一,称为私自收养更为确切。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民间社会存在为数不少的私自收养情形,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应修改和完善收养法律制度,放宽收养条件,简化收养登记的程序,促进民众积极办理收养登记。欠缺要件收养的存在原因复杂,短期内难以消除,民政、公安、计生等部门应长期开展排查私自收养和动员民众办理收养登记的工作,采取有效的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