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我国各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数据,通过引入产业互动比率,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与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集聚水平稳定增长及两者存在较为明显互动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指数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指数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程度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制作用有利于两者空间集聚。两者的互动作用越强,其空间集聚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南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本课题在分析阐述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南宁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辽宁省经济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独立发展起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具有中间投入性、产业关联性、知识密集性三大特征,对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己经取得较大发展,对促进本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有显著贡献,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快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区域资源错配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引入知识技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集聚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模式影响区域资源错配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集聚水平上升会缓解区域资源错配程度,多样化集聚会加剧城市之间资源错配程度,知识技术溢出效应能显著强化改善效应、削弱负面影响,产业共同集聚水平提升在多样化集聚下会进一步加剧区域资源错配。最后,提出以层级分工专业化集聚为主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环境、依据市场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错位集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扩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提升服务业层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期我们围绕如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认真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河北省产业发展以资源性产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能力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因此,从优化体制政策环境、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加强品牌运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分析加快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向都市区集聚是难以避免的社会规律。为更加有效地提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对策以优化都市区空间结构、提高居民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深入研究了2010年以来成都都市区新增人口的个人属性、家庭属性、通勤交通与居住需求,发现了如下典型特征:近年来新增人口增长趋势明显放缓,高技能群体来蓉比例较高,新增人口居住地更青睐中心城区,长距离和长时耗通勤比例高,职住分离现象突出。基于新增人口居住需求特征和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如下主要建议:坚定落实楼市调控政策、关注新增人口结构主体社会需求、提升轨道接驳能力、强化公服设施供给的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作实证分析,给出山东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服务业需求正相关,与制造业需求负相关。不同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服务业需求依赖型,新兴经济体大多是制造业需求依赖型。即便中国服务业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正相关,但服务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度,中国仍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原因在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需求不足,以及消费性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不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需求不足,又根源于其内部资金型与知识技术型生产性服务业各自的自我需求不足。据此,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这对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以中国30个省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支撑、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大多数省份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弹性较大,但是存在显著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加快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特别是对于解决我市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均有重要意义.针对郑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采取加强编制规划、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加快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等对策措施,并且在发展金融业、流通业、会展业、科技与信息四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门类众多,发展潜力旺盛,且其市场容纳度在不断提升。此项研究立足于陕西省,采用市场集中度、空间集聚指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集聚弹性等方法分别测算陕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现代服务业增长集聚弹性等。得出:陕西省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为0.91105;现代服务业地理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属居民服务、修理服务业;工业总产值与现代服务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得分为0.508;住宿和餐饮业的增长集聚弹性最高,达到1.5377。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不足与挑战,政府实现职能转型迫在眉睫。当前应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产业联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及完善公共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发展我国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面提高生产服务性业的发展水平,二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斯功能,三要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四要加大财政、税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性,等等.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效应包括:"黏合剂"效应;集聚效应或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要提升珠三角产业群的竞争优势,应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包括创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筹建集群展销或营销中心、发展融资、教育培训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穗津等八个代表性城市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突出了广州和天津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在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科技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人均水平方面增长性显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信息、科技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而天津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上略胜一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显现较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利用相关实证数据研究了中国城市生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并非简单的线形关系。验证了在生产服务业领域也显著存在威廉姆森假说,即在达到门槛值以前,生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非常强的正效应,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旦高出门槛值后,则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会不断弱化,生产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拥挤成本的不断增加会逐步削弱其集聚所带来的收益,这表明集聚的负外部性日益增多地在稀释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从而导致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目前芝罘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找出影响芝罘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并从发展的主要障碍出发,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