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常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不断干扰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党中央与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抑制通货膨胀,本文试就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改革以来出现的四次通货膨胀 我国改革以来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0年,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在较长时期占用大量劳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国在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环境恶化,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在去年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今明两年的建设和改革的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经济环境恶化是指物价上涨幅度过大,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上一年上升18.5%,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治理经济环境就是要消除物价上涨过快过猛和通货膨胀现象,使经济建设和改革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环境。经济秩序混乱主要是指流通秩序混乱突出表现为全民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难点在于: 第一,既要进行经济改革,又要获得经济增长。经济改革需要经济稳定,一般说来,用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是取得稳定的必要途径。但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是有抑制作用的。第二,经济改革时期,新旧体制并存,原有的行政管制手段与新的经济调节手段难以有机配合,漏洞甚多,  相似文献   

4.
制止通货膨胀,走上良性循环武博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1995年财政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货膨胀。当前,通货膨胀的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与深入改革的一个严重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把...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1948年的历史情况贴合制度被锁定在无效率路径中的特点:个人专制、政府衰弱以及财政恶化;通货膨胀的政策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使得金圆券改革落入路径依赖。从经济学上来看,用货币改革去抑制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国民政府的个人专制统治之下,面对恶性通货膨胀,不顾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不经过民主程序,单凭领袖个人意志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也为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溃败作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6.
从哈罗德──多马模型看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问题陈用龙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波动现象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使我国经济的效益、质量与速度同步上升,是我国经济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维持正常的运行态势,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民生活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的经济特征是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即每年平均以10%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但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却出现了另一种现象:二高一低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我们称之为东北现象)。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厂停电、职工下岗、经济增长乏力,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高速增长与严重通货膨胀的治理蒋宏宾今年以来,坚决治理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大任务,为此也采取了投资需求紧缩、价格改革大体停步等措施。但由于历史的积淀,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一时难以消除,特别是由于1994年价格改革、货币投放等的滞后影响,形...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理论座谈会述要商光敏当前,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抑制通货膨胀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为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的良策,湖北...  相似文献   

10.
是改革引发还是政策所致按照现代经济理论,通货膨胀都被归结为政府当局宏观经济政策所致而与现行经济制度无关。比如,从古典的通货膨胀(即第一、二次大战后德国、日本的恶性通货膨胀)到现代通货膨胀(即七十年代英国、日本20%以上的物价上升),从奉行自由经济制度的美国到实行统制经济的苏联,它们的通货膨胀只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存在体制上的差别。由于近十年来波兰、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原属计划经济的国家在改革中出现了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人们把它归结为“体制型(或体改型)”通货膨胀,因而又有区分通货膨胀有发展政策和体制改革两种不同起因之说。理论界几乎一致认为,我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从统治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基于原有的产品经济基础和集中计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我国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还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出发,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始终坚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无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什么都谈不上。即使经济一时起飞,也要马上扑灭通货膨胀之火。目前,物价涨幅'%的水平并不算低,还应进一步控制。经过努力,逐步使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水平走向  相似文献   

12.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改革前的30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几度失衡,大起大落,损失惨重,被迫进行调整,教训是极其沉痛的。这次通货膨胀,是在10年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绩,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都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过去基本相同,都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而出现的基建投资失控。 国家超经济发行了几百亿货币,扩大了对城市的货币投放,但农村信贷资金则是回笼的。国家为消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严重消极影响,在宏观上适当收缩信贷规模,以保持国民  相似文献   

13.
一 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总态势 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是一种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着的过程。因此,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不平衡现象也就不可避免。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中的波动和经济改革中的阵痛,都要有一条警戒线和幅度,即不能制造大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不能造成大批半拉子工程,经济发展不能大起大落,经济改革不能停滞不前。现在需要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年经济改革令人瞩目地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但同时出现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界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直接起因于中央银行持续不断的扩张型货币政策。对于引发货币超量供应基础原因的解释,理论界一般有需求拉上、成本推进和结构调整之说。本文认为:应当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十年通货膨胀成因。十年改革可分为三大阶段:即1979年—1984年;1984年—1988年8月;1988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改革与发展的大敌。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抑制通货膨胀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当前要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正确认识转轨时期通货膨胀的新特点,进一步突破对通货膨胀的理论误区。一、认识转轨时期通货膨胀的新特点目前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与西方国家比较,有共性之处,即同样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因货币超经济发行引发的物价上涨。但是,导致我国货币过量发行的主要是体制,如用成本推进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型通货膨胀,都不足以反映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实质与新特点。为…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一方面整体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1998年及今后几年,随着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化,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娄杰 《两岸关系》2009,(9):31-33
马英九就职时提出“打造台湾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的经济目标,但他上任不久便遭遇国际金融海啸,台湾股市下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出口衰退,经济下滑。面对经济困境,马英九当局控制物价涨,抑制通货膨胀,改革税制和稳定金融,解决失业和关怀弱势,以稳定岛内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通货膨胀的体制性特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朱德林,刘杰文中国的通货膨胀,自1985年始已历时十年,程度日趋严重,今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十年间为治理通胀从理论到政策,经济学界和经济决策层出谋划策作出了极...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可能出现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出现的通货膨胀,一般既有现代商品经济的共性,又有其在具体国情、政策抉择和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只有既重视对其共性的研究,又不忽略对其个性的剖析,才能提出和实施不失偏颇、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中国改革中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也应该坚持这样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底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抑制通货膨胀,并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王者的关键。目前年中期中央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以来,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和。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材料表明,去年物价指数比上年平均上涨21.7%。今年上半年,根据公布的统计材料.除少数省市以外,还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物价上涨幅度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通胀的压力仍然非常沉重。通货膨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既影响生产,使企业难以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