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甲瑞 《德国研究》2023,(2):52-76+146
欧盟通过“后科托努协定”框定了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方向及合作领域。后科托努时代的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突出政治性;第二,强化印太语境下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在合作伙伴关系中更为突出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第四,在合作伙伴关系中强化公共卫生治理。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动力因素的驱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且这些局限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盟一些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中国而言,了解欧盟—太平洋岛国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开展同欧盟在太平洋岛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21日中午11:30,一架蓝白相间的波音707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舱门开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走下舷梯,把手伸向中国总理周恩来。尼克松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周总理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并且七天后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时刻,它的历史回响至今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导致美中对立。  相似文献   

3.
尽管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对该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德国也十分关注该地区。近年来,德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新动向。德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实践主要基于三个战略考量:一是争取联合国"入常",二是进行海洋科考,三是确保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作为南太平洋地区新兴的博弈力量,德国的外交实践有利于强化该地区"软平衡"的博弈态势,使太平洋岛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本文认为德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实践及其战略考量体现出其欲重返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环太平洋韩国学国际会议简介沈仪琳第三届环太平洋韩国学国际会议1996年7月1—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这是创始于1992年,每两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简称“PACKS”。首届PACKS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由夏...  相似文献   

5.
韩国学环太平洋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本刊讯:“第二届韩国学环太平洋国际会议”(ThesecondPacificBasi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oreanStudies)1994年7月26—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韩国、中...  相似文献   

6.
吴晓玲 《当代韩国》2008,(1):98-100
中国和韩国同处亚洲东部,邻近太平洋,隔海相望,两国交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然而,由于两国的具体国情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程度的不同,中韩两国服饰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可以从当代大学生服饰上得到部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迈向太平洋新纪元中韩关系的全面发展谷源洋中国的发展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的机遇冷战体制的崩溃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最为引人瞩目的国际事件,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从此,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方向演化,这一变化有助于世界各国争取实现和平与发展两大目标。但是,多极...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了题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商务部美大司、外交部美大司、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与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谈判的最新进展从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伙  相似文献   

9.
盛斌  宗伟 《美国研究》2016,(4):77-100,6
业已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总体上符合“贸易促进授权”的谈判目标要求,有利于美国扩大其产品出口市场,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推行其价值理念。目前,协定中一些涉及特殊行业领域的条款尚未满足美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预期,货币操纵、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条款的可实施性和争端解决效力也受到多方质疑。出于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的考虑,美国国会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能性很大,但除非美国行政部门尽快解决相关关切,否则短期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0.
邢源源 《当代亚太》2006,118(4):35-40
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向区域之间的竞争。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是美国产业结构阶段性演进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其形成过程是美国西海岸在西部开发背景下的崛起历史。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对振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太平洋联合设想”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大平正芳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时首次正式提出来的。在他上台之后,把它作为日本的外交方针加以推行。一九八○年七月,铃木善幸继任首相后,表示赞同大平的“设想”,并继续予以推行。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铃木在美国檀香山“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说时,倡议“太平洋团结设想”。日本报界认为,这是大平“设想”的延续。这说明,日本政府虽有更迭,但不会影响“环太平洋联合设想”作为日本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正如东京大学教授佐藤说的:“日本面向太平洋这一点,不论是  相似文献   

14.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与韩国企业的对策金锡东一最近世界经济形成了欧洲大陆东西大经济联合(EEA)、美洲大陆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区域经济集团,使搞活区域内国家间经济的区域主义明显加强。面对与自由贸易主义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相违背的集团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淑娟 《当代亚太》2006,(12):58-60
2006年11月17~19日,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湖南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来自全国30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亚太地区合作、亚太地区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多年来极力主导与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具有复杂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领域的战略支柱,意在主导亚太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制衡中国并从而取利;另一方面,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新一代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发展。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国会批准该协定的意图,因遭到来自民主、共和两党和美国社会中的重重阻力而前途未卜。目前,奥巴马政府正计划在美国大选后的任期最后阶段,"冲刺"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被批准生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被否决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即便被否决,其新规则体系与实际影响也不会就此消失。因而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把握须基于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并根据美国大选结果、协定最后是否被美国国会通过的具体情况及复杂影响,前瞻、积极和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  相似文献   

18.
一 中韩两国农业方面合作的条件 中韩关系从历史或地理的客观条件上看,都有着持续、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利因素。两国是友好的近邻、文化背景相近,人文思想相通,又有相互友好交往的悠久传统。两国都面临着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等迫切任务,都希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韩国提出了世界化、国际化的战略,中国则提出多极化。全球化的战略,两个战略的基本内涵“异曲同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韩国提出了开发海洋的设想,中国沿海各省则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设想,两个设想又有共同之处。 中韩两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海军学术研究所以及国内知名高校从事海洋问题研究的近30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海洋大国及中国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首次对国家海洋权益进行了系统和全面规定,为沿海国开发利用海洋、有效管理海洋提供了机遇。1994年《公…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中韩海洋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太平洋学会、韩国亚太和平财团以及青岛市政府等单位共同发起的“1994中韩海洋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于199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韩国著名政治家、韩国亚太和平财团理事长金大中先生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