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叫吴永英,以前是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的一名专职演员。现在除了演唱侗歌,更多是以侗族大歌传承和指导为主要工作,是黎平县文化馆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演唱、传承和传播侗族大歌是我一生的事业。几十年来,随着文化交流、对外开放的步步推进,我唱歌的舞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村里的鼓楼唱到县城、省城、北京等国内舞台。同时,我也多次应邀随团赴新加坡、乌克兰、俄罗斯、比利时、芬兰、卢森堡、维也纳等地演唱侗族大歌。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这是2009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对《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总体评语。红色侗都的每一寸土地都铺满了音乐,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3):54-55
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年来,随着侗族大歌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怎样的7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是歌舞的海洋,贵州17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众多优美的民歌。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土家族高歌等构成了贵州原生态民族音乐的优秀画卷。而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批准来自贵州的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侗族大歌这一人类天才的杰作,终于获得了世界的认同。这是贵州的第一个世界人文遗产,扩大了贵州民歌代表之一侗族大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抓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就是抓传统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旅游发展。从江县小黄村因侗族大歌而闻名,是远近闻名的"歌窝"。"现在,小黄村在外专门靠演唱侗族大歌挣钱的村民有540人。全村有53户村民在经营农家乐和歌堂旅馆,11户从事旅游纪念品销售,8户从事芦笙、侗笛、牛腿琴等民族乐器加工,全村每年创收超  相似文献   

6.
<正>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其文化的积淀,历史的陈仓。侗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是一个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化精髓在侗歌。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7.
杨毅 《理论与当代》2014,(10):39-40
正"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就有"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的记述。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之首,在当今已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被国内外音乐界公认为保存最完好的"天籁之音"。其独特的复调和声,无伴奏的自然音质,悠扬婉转的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愿景,彰  相似文献   

8.
王仕琼  梁获  喻丹 《当代贵州》2006,(16):54-55
吴定国不在侗寨,就在去侗寨的路上。从走村串寨收集侗歌整理侗戏到走上国际化的讲台介绍侗族文化,吴定国用了28年的时间。28年间,他一直追求着自己的三个梦想:做侗族人最尊敬的歌师、整理传承侗族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自发到自觉,吴定国将一生的黄金岁月奉献给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从而成为侗乡人民最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9.
经济开发中的侗族原生文化: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侗族原生文化的基本结构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目前总人口有251万,散居于湘、黔、桂、鄂四省(区)交界的山地丛林之中,为古越人之后裔。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侗族人民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资源,而且也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我们把这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文化称之为“原生文化”。除了像鼓楼、花桥①和大歌②(通常被誉为侗族传统文化的三大瑰宝)这样一些极具民族文化个性色彩的标识性文化事项外,侗族还有许多独具特点又鲜为人知的原生文化内容和一套…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贵州侗族大歌既为其一。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简介]邓敏文,1943年出生于黎平县竹坪村,在侗寨长大的他,从小对侗族大歌耳濡目染,对侗族文化充满感情。1980年,邓敏文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任职。从此,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文学及相关文化研究工作。邓敏文多次呼吁,多方奔走,牵线搭桥,推动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促进黎平当地中小学校组建侗族大歌队或侗族大歌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2.
十面来风     
正电影《侗族大歌》获美国休斯顿电影节大奖当地时间4月16日晚,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举行闭幕式颁奖典礼,由贵州黔东南籍侗族导演欧丑丑编剧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入围并获得两项大奖。电影《侗族大歌》是唯一被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代表侗族题材的影片,影片用24首侗族歌谣,讲述三位侗族歌师之间跨越60年的爱情史诗,以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史诗般的故事、极高的艺术品质以及演员的精湛细腻表演,征服了电影节评审团。  相似文献   

13.
<正>琵琶歌的音乐低沉柔和,浑厚感人,如同千百年流淌不绝的岁月长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060类别:民间音乐编号:Ⅱ-29项目名称:侗族琵琶歌发布时间:2006年6月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简介:侗族琵琶歌是由大、中、小各种琵琶伴奏的独唱或对唱,以情歌为主,婉转动听。侗族大歌是无伴奏的合唱,气势宏大;而侗族琵琶歌则是用琵琶伴奏的,悠扬抒情,让人有"绕梁三日"  相似文献   

14.
11月28—29日,由省文化厅、省民宗委和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主办的贵州省首届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暨从江第11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在都柳江畔的从江县北上鼓楼广场举行。来自贵州从江、榕江、黎平和湖南通道、广西三江5县的101支歌队,2222名侗族大歌歌手先后闪亮登场,一展歌喉。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形式创新,打造了一批民族文艺精品,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独有的魅力,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打造精品实现"双赢"2015年1月8日,北京,国家大剧院,来自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大歌队正唱着《夏蝉之歌》。全场观众无不被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歌声深深吸引,凝神屏息,细细品味"天籁之音"。一曲终了,掌声雷鸣。这是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全球首演的情形。该剧改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民间文学作品《珠郎娘美》,将侗族大歌与民族管弦乐结合,融入侗族舞蹈、服饰、乐器、民俗等元素,以全新的  相似文献   

16.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3,(35):32-33
11月28日,第十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开幕式在从江县小黄村举行。本届开幕式以“相约小黄,聆听天籁”为主题,以小黄自然村寨为背景,以世界“非遗”——侗族大歌为主线,以侗族文化为主体,汇聚从江侗、苗、瑶、壮、水等五个民族民俗民风节目,综合运用原生态歌、舞、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全面展示从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王琳 《当代贵州》2020,(1):54-55
非遗保护,贵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2年,贵州就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2012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发布;2013年,《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行动计划》实施;2014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明确省级财政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增加非遗保护经费1000万元,并要求各市(州)、贵安新区及各县(市、区)也要建立非遗保护发展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8.
正正月初三,记者行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三龙中罗村沙吉侗寨里,村寨古木参天,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串接起一栋栋吊脚木楼。循着优美的歌声,记者走进一户人家,几位身着侗族便装的女性正在为县里即将举办的侗族大歌比赛用心地练歌。三龙侗寨分九龙、沙吉(中寨)、罗寨三个大寨和十余个自然寨,有千余户人家。千百年来,在相对封闭的时空里,侗家人以歌声交流情感,赞颂自然与生活,守望并丰富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被外界誉为"歌窝"。尽管当前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但侗族最具辨识度的鼓楼、风雨挢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仍清晰地存续着,尤其是侗族大歌早已走出寨门、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刘敏 《世纪桥》2012,(11):144-145
本文通过对侗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分析来窥见其民族性格一隅,旨在深层次发掘侗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为侗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编创者对侗族舞蹈表现力的掌控。笔者以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芦笙舞和“哆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深层次发掘侗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侗族舞蹈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编创者对侗族舞蹈表现力的掌控。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声乐史专家当德尔,受侗族大歌魅力的感召,两次来到黔东南侗寨,寻找侗族大歌之家。并最终引荐侗族大歌登上世界舞台。余秋雨在领略了黔东南侗族、苗族的风物人情之后,感言:这里,或许是归程。在其看来,身后繁华的都市文化,只不过是远年的废墟,黔东南的这些村寨才可能是归程,是目的地。黔东南,注定是一个令文人骚客魂牵梦绕的地方,感受自然、体悟生命,在这里"迷失",在这里彻悟。文化的黔东南,怎一个美字了得。有学者言:黔东南的文化是站在世界文化的最高点,西方文明危机的化解、后现代的探寻,都可以在黔东南找到答案,黔东南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