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兰生 《党史纵览》2011,(10):45-46
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一文中提到: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为了你到朝鲜后工作上的方便,先把岸英带去,他既懂俄语,又懂英语。  相似文献   

2.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2):44-48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云 《党建文汇》2010,(5):36-36
1950年10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且派周恩来、林彪赴苏联洽商武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5.
《党史博采》2011,(11):52-57
中共中央预先考虑出兵朝鲜时,向苏联提出了空军支持的请求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高度关注局势的发展。那时候,朝鲜战争每天的战争情况材料,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处。他们收到材料后,立即阅读,并且对战争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毛泽东、周恩来几乎每天都碰头,并且召来一些高级军事领导人和军事专家,对着地图,研判战争发展情况。在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进展顺利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估计到了美国介入战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易群 《湘潮》2008,(5):50-50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8日,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发给东北军区和第十三兵团关于组织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在命令的原稿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等。  相似文献   

7.
1950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商讨抗美援朝大计。林彪振振有词,坚持不出兵。其实,他是有私心,怕影响他“常胜将军”的英名。彭总思前想后,同意毛泽东主席的意见,认为应该出兵抗美援朝,并且授命挂帅出征。有一句话道:文献策,武效命。他从受命那一天起,就做好了为祖国舍身效命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前后的一些情况王亚志言出必信勿谓言之不预也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后,朝鲜战局逆转。毛泽东密切注视着战场变化。不到10天,从军事观点上看,即从双方态势和力量对比来观察,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已无大困难。正如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整整 50年了。这场战争对于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对于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气焰,对于 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全球政治格局,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 ?斯大林、毛泽东在这一战略决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不久前解密的苏联档案为我们站在国际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有利的条件。   斯大林敦促中国出兵朝鲜,迫于形势,毛泽东把目标从首先解放台湾转向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前后,斯大林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支持毛泽东解放台湾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10月中旬返回西南落实中央会议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疯狂进攻。其间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12.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8日,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发给东北军区和第十三兵团关于组织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在命令的原稿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等。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毕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14.
贺怡之死     
贺怡,毛泽覃的妻子,贺子珍的妹妹。1927年同哥哥贺敏学、姐姐贺同时当选为永新县临时县委委员,后一直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一度与党联系。西安事变时,她重新与组织接上关系,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自杀以示共产党员的气节,但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延安,毛泽东为她术单上签了字,手术后,她的胃只剩下三分之一,人也瘦得只有80多斤,仍然不倦地工作着。东北全境解放前夕,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李敏从苏联回国,住在哈尔1949年5月,毛泽东派人到哈尔滨把毛岸青和李敏接到自己身边,但没让珍同往。这一年,毛泽东见到了贺怡…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  相似文献   

16.
3.毛泽东大笔一挥,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 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 如果公开宣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那便是以国家的名义参战,等于公开向美国宣战。这无形中便给敌人扩大侵略战争找到了借口。怎么做到师出有名,又不为美军扩大战争找到借口,毛泽东颇费了一番脑筋,为此还征求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9日,即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出兵的第一天,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8.
组建后勤机构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8月9日,就在苏联出兵的当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遵照中央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约11万人,干部团(队)约2万人迅速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新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为了免遭亡国奴的噩运,当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存的良策。不久前夜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发现青年毛泽东在1916年就曾发出过对日本的侵华行径“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的警言。1914年,毛泽东由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正是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洲各帝国主义先后卷入战争之机,加紧侵略中国,于8月27日出兵山东,11月又强占原被德国攫取的青岛,并以武力控制胶济铁路。在这多事之秋,毛泽东并没有沉缅在书斋里读死书,死读书,他胸怀…  相似文献   

20.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立足未稳,罪恶的战争魔爪便伸进了弱小的邻国。此刻,是保持中立隔岸观火,还是伸张正义出兵相助?共和国的领袖们被推至紧急决断的艰难境地。出兵朝鲜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多数同志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新中国刚刚半岁。1950年9月15日拂晓,美军以海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