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主体性主要指大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等特性。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关系性异化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与网络、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三重关系性异化,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消解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关系性异化的可能策略有:一是重构培养目标,培养虚实和谐的主体;二是推进课堂变革,加强技术伦理和网络素养教育;三是开展虚拟实践,通过网络进行主体性教育;四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统筹。  相似文献   

2.
王常柱  夏晓丽 《探索》2014,(2):55-60
中国社会的公权力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的,但由于代理人的自然人属性,某些地方、部门、行业的公权力又具有产生价值取向异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可划分为自大化、本位化、商品化、私利化、怠慢化等五个类型,表现为威权压制、回避"凉办"、妥协掩盖、臆想解决、理性谈判应对等五种形式异化选择。在现实社会中,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属性是利益冲突性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产生根源,而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异化选择则是此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更是此类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高发的重要推手。因此,实现公权力从异化选择到应然选择的价值取向回归,是解决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3.
生活视域中的异化需要在生活世界中解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和重建来实现思想的变革,以此理论为依据,对大学生活异化现象进行揭示与分析,探究大学生活异化本质,提出大学生活异化的日常性回归路径主要为:重视高校校园化的"去功利性倾向"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及网络的正确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重,消解社会思潮在高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秋红  李百玲 《唯实》2003,(1):9-12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产物 ,已经在我国有所表现。在消费活动中 ,消费者表现出一系列消费异化的现象。这种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在于消费者消费价值观的异化以及消费传媒功能的异化。所以 ,避免及克服这种人被异化到消费品上的物化状态 ,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 ,就成为新发展观应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主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异化形态。消费主义是指以追求过度的物质占有和享受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不再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无限制的欲望的满足,表现为人对于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等关系形态的异化,进而导致人变成非人、人与人的本质相对立。只有逐渐扬弃这种异化,人类才能从物质追求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化解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矛盾,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公共权力因素,往往在人际关系方面比普通的公众更具复杂性,人际关系冲突的情景往往也更多。现实中,领导干部人际关系冲突的情景,或者领导干部人际关系冲突的类型主要有:因职业而起的工作间人际关系冲突、因身份而起的人际关系冲突,及回归普通人“本原”状态的人际关系冲突。要化解这些人际关系冲突,最为重要的是需要领导干部的自我修炼,即确立正确的利益观、自我“公共”身份的认知,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然而,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却阻碍着人类的进步,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向了异化。科技异化是人的科技活动及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背离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危害人的特殊现象。如今,科技异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危害日益严重,而在现代战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衍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劳动范式,但其仍未摆脱异化劳动的困境,劳动的异化样态更加隐秘。数字经济时代的异化劳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导下的数字统治为前提,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数字剥削为手段,被资本操控下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所掩饰,呈现出“唯数字论”的异化特征,数字劳动主体也因此处于数字商品、数字生产、数字技术和数据垄断的联合制约中。对于数字劳动者的异化困境,必须通过解放数字生产力、推动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和回归人本逻辑等手段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9.
社会规则的异化包括表现、原因和克服。异化表现包括规则解读和实行的异化。异化原因包含人和现实社会两方面原因。异化克服也从人自身和社会两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唐晶 《世纪桥》2013,(5):137-139
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异化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异化的现状及控制这种现象的对策,力图解决人们利用网络信息时遇到的疑惑,对传播的信息做到谨慎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双十一"等网络购物节达成的巨大交易额反映了社会中的消费异化现象。它表现为人们非理性的购物狂欢,"虚假需要"的出现及符号消费的盛行。消费异化出现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逻辑的驱使,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及当今社会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本文认为,应该从提倡理性消费、立足精神需要以及净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应对消费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发生关系。因此,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相比,呈现出多极主体性、间接性和虚拟性以及直接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它促进了社会成员间交往的互动性、主动性和开放性。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固有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障碍,限制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朝纵深化方向的发展。一、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1.网络沉溺。网络沉溺通常发生在“网虫”身上,这些…  相似文献   

13.
信息异化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亮  王芳 《探索》2006,(5):87-89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开始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人类创造了信息,信息可能因异化而成为奴役、支配人类的一种手段。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信息异化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防止信息异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01,(5)
权威警示 2001年3月19日的《学习时报》发表陈依元的文章指出,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类型像网络文化这样,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应及早制订对策,克服不良网络文化、网络行为的弊病。 陈依元:警惕不良网络文化对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1网上黄毒肆虐,众多色情网站兜售淫秽图书、图片,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构成严重毒害。2网上犯罪问题严重。它分为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与针对互联网本身的犯罪。3一些网民上网成瘾,极易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各地网民中都已发现患有电脑综合症、认…  相似文献   

15.
权力异化与还权力于法西北政法学院教授王干才"腐败"问题是当今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古今中外,腐败现象虽表现各异,但贯穿其中的主线都是"权力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权力的产生,权力异化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一部分当权者往往把本阶级赋予自己...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使人类陷入了数字异化的现代危机。在认识论层面,数字异化呈现为认知活动中的片面化;在存在论层面,数字异化则使实践主题和实践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抽象化。数字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化之对象性媒介的人在数字劳动中发生了颠倒;二是作为数据存在的知识为私人占有而丧失了对象性活动之能力,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三是作为数据资本化界面的平台成为了资本对数字社会关系进行吸纳、集置与统摄的异化工具。  相似文献   

17.
崔海旭 《新湘评论》2010,(14):49-49
说到人际关系,人们会立刻想到“搞交际”、“拉关系”等一些负面的做法。其实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重视人际关系。科学理解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崔海旭 《学习导报》2010,(14):49-49
说到人际关系,人们会立刻想到“搞交际”、“拉关系”等一些负面的做法。其实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重视人际关系。科学理解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维活跃,价值观尚未成型,在科技异化的影响下很容易成为科技的奴隶,产生科技依赖、人际关系异化、抑制创新和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在这种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变得重要而迫切。建议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媒介知识普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科学技术观;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正确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最文明最进步的方式,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和要求,是防止权力走向异化和腐败的治本之举。以权利制约权力必须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首先必须保证权利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必须形成一套权利监控权力的机制,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