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0,(5):58-58
<正>薛涌在2010年第7期的《中国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最近,中国留美学生将超过10万人的消息成为新闻热点。但是,国内的读者忽视了来自美国的另一则新闻:绝大多数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10,26(5):78-80
“中国模式”不能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也不能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只能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的政治主导型文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模式”就是现代政治主导型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心为公、为民的执政党的领导;国家可掌控的市场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型的文化。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与现代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有很大区别。后者的基本特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受经济力量控制的议会制民主政治:“商业-宗教-科学”到的贲什..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虽然各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但在一些基本层面上却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不存在哪一个提法更好的问题。我们尤其不能因为国际上关注或讨论中国模式的人士中,有的别有用心,就拒绝接受中国模式的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世界的关注、评论和研究是正常的,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观察、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世界有关亚洲经济模式、特别是中国发展模式的议论近日突然增多美国《华尔街日报》提出,亚洲需要转变经济模式;《美国之音》报道称,“金融危机正在冲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危机初期有关只有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的声音逐渐淹没在越来越具体的忧虑之中”。转变增长模式,中国自己也在说,但被这次金融危机的肇事者西方这样“教育”,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压力和不舒服。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模式”的大讨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必然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学界的自觉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聚焦和深度思考,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这不仅为中国现代化理论创新准备了前提条件,也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和新的思想材料。关于“中国模式”大讨论的意义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差钱"的GDP快速增长描绘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迸发出的巨大财富能量。然而,"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向型模式,其在发展和前进中因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的片面性,出现了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生态危机、腐败现象、群体性事件等系列"不高兴"的负面后果。"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在于基本摆脱了过去"大跃进"和"文革"等国家运动式治理的经验教训,采取了走向"不折腾"的制度化治理方式,这成为维持和推动"中国模式"不断趋于完善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一发展模式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与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认可与推崇,彰显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世界性意义,无论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对于现在是或者过去曾经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和地区、西方发达国家都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动态概念,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议论引起了西方媒体的纸上风云。文章认为形成“中国模式”热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如西方模式的“失灵”、中国的“内在魅力”、“中国模式”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等。“中国模式”所独具的社会价值,文化、制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中国模式”取得的成就我们不应盲目乐观,要如实评价自己,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5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以来,中国模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时至今日,什么是"中国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和需要吸收的教训,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准确全面的科学解答。本文尝试对尚在不断深入推进的"中国模式"研究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梳理和归纳,以求获取当前国内外"中国模式"理论研究的相对真实、清晰的基本轮廓和大致形态,并据此进而提出有关"中国模式"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确认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要辩证理解成熟定型问题,多维视角理解模式内涵,客观对待外国探讨中国模式的意图。界定中国模式既要廓清其基本内涵又要明确其边界限定,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体制以及实践纲领和发展战略,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和经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模式。看待中国模式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中国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8,(11):58-58
康庄 宁国强在9月6日的《华夏时报》上撰文指出:著名经济学家昊敬琏是美国间谍?最近,三个相关流言在国内外惹出了大风波。一个流言是,摩根大通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在考虑救市,投入规模在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之间,龚身份虽为海外投资银行研究人员,但市场传言其获得了相当可靠的信息渠道;另一流言是,龚的消息来自于上届中央政府经济智囊之一吴敬琏;紧接着第三个流言是,由于吴敬琏向美国有关组织透露了不当信息,  相似文献   

12.
张早林 《探索》2011,(1):189-193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是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性的理论需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表现为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发展历史所秉持的主体自觉性和自主性,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创新性,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依归的政治上的人民性以及把人类解放作为终极目的的国际交往的和平性。这些普遍性的意义在于其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中国模式将开创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3,(1):55-55
中国的外交宣传主打“感情牌”,媒体上能够出现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不是随意称呼的,这是中国特定的一种外交用语。纵观历史,“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有官方的和私人的两种,有媒体曾检索了1949年至2010年的《人民日报》,发现有601人曾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来自五大洲123个国家,中国人民可谓“老友遍天下”。  相似文献   

14.
贵州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提法,最早是2010年在省委全会上提出的。当时说争取一年的时间,能够保持这个"三高于",但并没有提出"贵州速度"。2011年贵州经济的发展",三个高于"变成了现实。初步预计,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发展路径或形式是否形成了某种"模式",应放在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考量。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十分热烈,对是否存在"中国模式"论者见仁见智。如果撇开某些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考量和隐忧,说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某种模式亦未尝不可、无可厚非。自然,中国亦无意输出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璞玉 《唯实》2010,(12):20-26
“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如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作出的开拓性探索,而所谓“新苏南模式”,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对传统的“苏南模式”的新超越。“苏南模式”与“新苏南模式”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苏南的生动诠释。苏南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4):51-52
余力在2月21日的《南方周末》上撰文指出:有评论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世界银行自然会寻求中国更多的支持以完成未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工作,这不仅是财力支援,更应包括智力支援。中国的发展和扶贫经验。可以系统地供发展中国家借鉴。这是20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很大成就的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关系、区别、特征作了系统的论述"。中国模式"是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发理论的总结和归纳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形态理论创新实践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研究"中国模式",把握其特点,对于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失衡经济 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到现在,中国经济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从发展过程来看,伴随着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现象: (1)中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非常的脆弱.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日本宣布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各大报刊都头版头条予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更是把它看作"里程碑式的超越",认为"这证明世界其他国家必须重新评估这个新的经济超级大国。"然而,与国外媒体的高调评价相比,中国国内普通民众的评价不仅要低调得多,甚至还出现诸多逆反心理,网络和坊间不乏"国富民穷"、"国库是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