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6年2月,邓小平同志结束最后一次四川之行。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1952年7月,他到中央工作后,先后9次回四川视察。对于家乡美丽的沃土,邓小平同志十分热爱和关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四川的改革与发展。本文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关心四川农业、农村、农民的故事。"这个样子搞农业是大失败"1958年9月,四川绵阳和遂宁两个地区合并为绵阳地区,人口达到1000多万。这时,"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正搞得轰轰烈烈,绵阳地区全年有10万吨钢铁的生产任务。当时绵阳从农村抽调了110多万从来  相似文献   

2.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一个半小时后进入绵阳——安县、北川、江油、平武……曾经,这是一条让我们肝肠寸断的路,而今天,它印证着全国人民大爱无疆的深情,印证着中华民族携手克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春宵灯下,我面对着雷锋同志那双目炯炯、凝神远瞩的肖象,不觉耳边又响起了他那掷地作金石声的话语:“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子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我们搜集老同志的工作和生活照片制成光盘,留作永久的纪念。看着照片上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的记忆闸门被逐渐打开……1992年我刚到市老干部局工作时,常见到已离休的老局长罗维安同志。罗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他1921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江油县一个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春,外省某市的市长来绵阳考察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对接待他的绵阳市长黄学玖说:“绵阳城市整洁、卫生、有序,我是来淘真经的。”黄市长笑答:“真经是要有个敢创新、敢碰硬、团结奋进的建委班子。”同样是这座城市,1995年,绵阳在全省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评比中、却排名倒数第一。面对这一尴尬局面,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市长任主任,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6.
我校首届研究生班于9月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金鉴同志到会并首先讲话。他说:办研究生班在党校是第一次,是党校走向正规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中央党校教授龚士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所长苏绍智、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理夫、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顾锦屏、中纪委教育室主任张黎群和市委组织部副部华漱芳等也相继讲话,对研究生提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正人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始终珍藏着父亲织的那件毛背心,我想对父亲说,你是我一生的小棉袄,一直温暖、陪伴着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初冬的夜已经很深了,父亲房间昏暗的灯却始终亮着,我知道,那是父亲在为我们赶织冬天要穿的毛背心、毛袜,他怕我们冷……家中母亲生性马虎,这也就造就了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这一生为了我们学会了很多。织毛衣、毛袜、踩缝纫机,这是那个时代大多男性同志都不会的。那个年代,家中只有父亲一人挣钱,家里经济状况总是捉襟见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  相似文献   

8.
“同城”记     
<正>2014年12月20日早晨7点01分,C6202次成都东至江油动车组准点发车,这是西南首条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绵乐客运专线,它以成都为轴心.把绵阳、德阳、眉山、乐山五地串联起来,形成1小时甚至30分钟生活圈.也让沿线居民彻底从"双城生活"转变为"同城生活",催生出"成都大都会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1960年4月29日,一个春暖大地的日子。绵阳地委接到上级通知: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将到绵阳视察。绵阳地委书记李林枝、第二书记彭华立即前往广元迎接。在广元火车站,他们登上刘主席的专列。坐在沙发上的刘主席见他们走进车厢,站起身来与他们亲切握手。身着列宁装的王光美同志也走过来热情地请他们就座。接着,地委书记李林枝向刘主席汇报绵阳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工农业生产状况。少奇同志听得非常认真,王光美同志在一旁一边作记录,一边查看地图。 听了李林枝同志的汇报,少奇同志又仔细询问了农业生产情况,李林枝同志心情沉重地说:“今年…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我看了你们《中共党史研究》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我的“关于向忠发叛变的问题”证明材料,认为还要作一点说明。由于陈云同志很关心这件事,所以,在我把报告送中央以前先送陈云同志审核,在他看后,由陈云同志处注:“这件事,陈云同志说:向忠发确实叛变了,邓颖超同志讲的意见是对的。”因为,他当时在上海,知道事实经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米士奇(以下简称"米"):王丙乾同志,您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工作多年,对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一定非常熟悉,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丙乾:陈云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多年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陈云同志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楷模.他曾说过,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就要把领导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分析和决定问题时,要采取"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周全、正确.这充分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曾经用这15个字给我写了一个条幅,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他给我写条幅的意义,在于指导我坚持真理,勇于实践,要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不要随风倒.  相似文献   

13.
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外驰名的将军粟裕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作为他的老部下,悲痛之余,常常想起在他领导下战斗、工作时的情景。他的革命业迹,他的音容笑貌,长久地萦回在我的脑际。一九三三年反第四次“围剿”时,粟裕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他瘦瘦的个头窄窄的脸,十足的小后生模样。这是粟裕同志给我  相似文献   

14.
1985 年,我刚离休不久,就和武汉的童式一,一起被借到北京,给朱语今、张黎群做了段时间助手。因为他俩共同接受了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一项任务:写一篇南方局青运史稿。他俩是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领导人,为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青年运动做了大量工作。要写清楚那段历史,非他们莫属。而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张在中纪委,都还在职,工作繁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需要有人代劳,特别是查阅档案和走访一些老人,很费精力和时间。式一和我一到京,就被安排在张自忠路七号住下,办公和卧室都在这里,吃饭在中纪委食堂,十分方便。张黎群和中纪委常务…  相似文献   

15.
李雪峰同志在太行10年,我从平定到冀西、到豫北,一直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在这10年当中,我从一个穷学生成长为党的县委书记,这离不开雪峰同志对我的培养.1947年他写信告诉我离开太行,这既是热情告别,也是对我的亲切勉励.回忆往事,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召开纪念邓老110周年座谈会,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邓子恢画传》,我想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在这时刻,我想起董必武同志赠给邓子恢同志的一首诗:“崛起闽西有俊声,肯挑重担任批评,忠于革命忠于党,应是毛公好学生。”我认为,这首诗是对邓子恢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70多年前,我就认识邓子恢同志。在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就在他身边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我们转战苏皖前线,打击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17.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策划、推出战役性报道,这是党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手段,也是党报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征,更是党报应该唱好的“重头戏”。去年以来,《绵阳日报》推出了多组战役性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产生了轰动效应,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同志先后5次批示予以肯定和表扬。2005年10月、11月,《绵阳日报》分别报道了反映困难群众生活的事件性新闻,市委书记谭力同志针对反映的问题先后批示两次,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2005年12月,绵阳市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推进发展新跨越”的大讨论,《绵阳日报》推出了…  相似文献   

18.
韩钟昆 《党史文汇》2011,(10):35-36
2011年5月21日,我深为敬仰的陶鲁笳同志告别人世,结束了他颇有作为的一生。首都及山西熟悉他的同志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多次见过他,也有所交往。我的印象,这是一位颇有战略头脑,能够抓住大事,对山西建设卓有建树的人;是一位气质高雅、有深厚人文素养、能够在思想文化界领航的人。人们直呼他为“鲁笳同志”,这既十分亲切,又有某种敬畏。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王书铭同志出任四川江油水泥厂厂长。上任伊始,他就为自己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强化企业管理,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后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十年来,王书铭为实现自己确定的这个目标,孜孜不倦的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企业前进,使江油水泥厂从产量到质量,从生产到经营,从改革到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跃上一个新台阶,从名不见经传到打入市场站稳脚跟,一跃而成为省级先进企业和省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0.
阳光之下那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我们支部开展的"好建议"活动中,文铠同志提出了"政务公开"的建议。我很赞赏我们的同志能够从人民利益出发,向组织提出中肯的建议。我请他细化他的建议内容,并和司里有关同志交代,要把"政务公开"这一条建议落到实处,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