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金强 《当代世界》2010,(4):55-56,7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拓展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世界体系中,中国海外利益的实现应该置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视角下,这也决定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实现必然要在国际社会基础上探索合法性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沛 《国际展望》2011,(4):19-34
国际体系是描述国际关系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个概念。中国近代以来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宏大的国际视野,不断探索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不断深化对国际体系的认识,不断调整和修正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完成了从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积极参与者、游离者,到全面参与者和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国际体系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指导着中国外交实践走上了一条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相和谐并平稳过渡的全新之路,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负责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相似文献   

3.
卢静 《当代世界》2010,(10):59-61
国际安全体系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它指的是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与稳定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由特定行为规范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整体。国际安全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处在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冷战后,随着中国与国际机制日趋全面和深入的接轨,国际机制这样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问题,引起了广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关注。目前,理论界对国际机制的探讨、研究随着中国与国际机制实践关系的发展而日益深入、深刻和全面。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两个基本倾向:其一,较多侧重于国际机制对中国的要求、制约和规范;其二,较多侧重于中国对国际机制的认识、参与和遵循。针对这种现状,作者尝试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角度,研究二者互动的历史条件、动力、具体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固然是中国的历史性选择与事业,但其影响已超出国界,从而具有了世界意义。因此,以国际的视野探究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审视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明确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身份、地位与对外战略,显然是总结、反思改革开放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点对当代中国更为紧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7.
董勇  季宇 《当代世界》2011,(4):31-3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国际体系,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壮大,而中国的发展也创造了国际体系和平变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中国之所以能实现和  相似文献   

8.
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进程中,国际体系怎样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向更为公正、合理、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保障21世纪世界政治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问题。主要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竞争,既是物质力量的硬实力竞争,也是理念和方案的软实力竞争。历史证明,在每一次体系变革和秩序更替时期,  相似文献   

9.
10.
冷战后,国际体系中的力量结构、秩序规范及互动模式均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中国作为一个力量正不断上升的大国,必定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国的周边外交看,中国的身份定位明确而丰富:在国际体系力量结构变动中,做平等者而非支配者;在国际体系秩序变动中,做社会秩序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而非力量秩序的挑战者;在国际体系互动性变化中,做平等互利的合作者,而非只顾私利的"搭便车者"。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的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s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FI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The US,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the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ll have different stances concerning the reforms in these fields. There is also an obvious deviation in the interests and demands of Emerging Powers and the US and EU. In addition, the G20 has become the major forum for economic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互动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健全人格及其社会化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了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中犯罪预防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还对建立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所涉及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民主——和谐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这种关系如何建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曹阳 《当代世界》2008,(12):50-52
国际制度是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新现实主义领军人物、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芬·克莱斯纳给它下了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定义:“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期望得以汇集在一起的一系列明确的或暗含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国际制度的建立,对于协调与规范国家间关系,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由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国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伊拉克战争的国际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在本期特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就这一主题进行笔谈。现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6.
杨毅 《当代世界》2010,(2):7-10
21世纪头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汇,各种战略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分化组合牵动着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动荡与调整。而“9·11”恐怖主义袭击和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战略意外”则加剧和加快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动荡和改组。  相似文献   

17.
姜琍 《当代世界》2020,(1):40-47
由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组成的中欧地区合作组织维谢格拉德集团于2004年加入欧盟后,致力于争取与欧盟老成员国平等地位并增强在欧盟的影响力。在经历了入盟初期的松散合作后,四国积极克服差异和分歧,在一些欧盟议题上形成共同立场,并持续推进优先合作议题,从而提高了在欧盟的声望。随着政治上愈益自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与欧盟老成员国的利益分歧加大,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努力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在欧盟内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有挑战欧盟政治正确性的举动。作为中东欧地区最具活力和最有成就的地区合作组织,维谢格拉德集团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对欧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面临的新国际环境与对应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落实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转型,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至关重要。鉴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19.
沈耕 《当代世界》2010,(3):49-50
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动的新特点进入新世纪后,特别在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形势下,两种制度的对立实际上已让位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国家基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对抗的一面下降,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一面上升,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紧密,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相辅相成,这些特性决定了两个学科紧密联系的必要性。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十年。然而,教学体系设置上的彼此隔离、学科研究本身的难度、对话机制的不畅通,以及跨学科合作平台的缺乏等,严重制约着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推动包括改进两个学科教学体系、建设跨学科的对话机制与研究平台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