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古代的罗马同希腊一样,处于奴隶制社会的阶段。自公元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市国家起到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止,共计二千二百余年。罗马奴隶制的阶级构成,除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外,还有平民,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皆取决于贵族和平  相似文献   

2.
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奴隶制法的本质特征。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奴隶制法所保护的自然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维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这种以国家意志出现并公开规定社会各阶层不平等地位的法律是以暴力的惩罚为其鲜明特征的。这些本质的特征,对任何国家的奴隶制法来说,都无一例外。然而,由于古代奴隶制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保持着自己各自的特色,因此在法律制度上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如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古东方奴隶制的法与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奴隶制的法之间便存在一些鲜明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占卜之书。其中分散地记载了不少古代关于讼事、刑具、刑罚等内容,它反映了夏商周时期以及更早时期的刑事法律思想和做法的一些痕迹。由此,使我们看到,奴隶制国家的起源和刑法的产生不是以那一天为界限,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较长的历史过程。难怪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从黄帝到虞舜时代,已经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并逐渐发展到初步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组织。为此,笔者认为,《周易》正是这个时期社会内容的反映,并一直影响到三代奴隶制国家刑事法律的制定和奴隶制国家刑法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自从法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历史上已经有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的法律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法律规定,奴隶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只是一种会说话的物品,奴隶主  相似文献   

6.
中古代阶级社会,在绵亘四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代王朝因因相袭,在商品经济发展债权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债的体系,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亦多有影响。本文以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为线索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考察古代雅典国家和罗马国家的形成时指出,氏族血缘组织的解体、按地缘原则设立公共权力,是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英国古代史学家享利·梅因虽然指出了在血缘组织内部,可以通过共推亲缘始祖的方式,对非亲属成员实行政治统治,但是,他又论定在氏族强大足以自立时,共推亲缘始祖的现象就消失了,忽视了强大的氏族为构建国家而与其它氏族共推始祖的现象。那么,国家建构必然地排斥氏族组织吗?氏族社会解体与公共权力设立、国家组织产生存在着必然联系吗?考察中国的国家发展史,答案是否定的。从现有的神话、历史化传说和其它文献资料中不难看到,中国古代先民们,完全按照宗法血缘制度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将这种制度贯彻于整部奴隶制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广大奴隶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必然要反映到思想领域中,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针对当时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也就揭开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它自己的过程。马克思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国家是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著名论断。马克思国家观的提出为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罗马法从重形式到不重形式的发展滕淑珍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古代成文法中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之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后世各国立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开始到东罗马帝...  相似文献   

11.
法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社会科学。但是,不少人对法学是生疏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学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必然王国的阶段。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有大声疾呼的必要。我们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等阶级社会,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专制主义的特点是要求绝对的服从,实行恐怖统治。在专制主义制度下,法律是专门用来对付臣民  相似文献   

12.
所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犯罪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持其统治地位,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一切危害其阶级利益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并以严厉的刑罚方法予以处罚.可见,犯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犯罪概念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无论对剥削者国家刑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刑  相似文献   

13.
原始社会存在法意识。原始社会的法意识基于传统禁忌、道德原则以及人们在共同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产生。原始社会法意识表现为个体法意识形态和群体法意识形态,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国家产生后,产生了以国家法意识为主导的阶级法意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法意识有着联系和区别,后者的形成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但原始法意识是基于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而产生,而阶级法意识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0,(22):12-12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起名叫"夏"。商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以后以"商"为国号。又因盘庚将都城西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周因太王(古公亶父)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号。  相似文献   

15.
{一} 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的标志,通常泛指某个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者看作是这个社会各种进步因素的总和。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是由社会分工、生产剩余和阶级产生而引起的。用恩格斯的话说,不论奴隶制、封建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时代”,它们的基础都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因此“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进步的状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又有反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不仅物质文明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它们都有“公开”或“隐蔽”的“奴隶制”相伴随,都是以一个阶级压迫和剥削另一个阶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律师制度 ,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律师制度 ,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阶级社会里 ,律师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 ,律师的阶级属性反映了律师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制度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是资产阶级针对封建主义司法专横而创建的。我国社会主义律师制度是在彻底废除旧律师制度的基础上 ,借鉴与吸取资产阶级律师制度中有利于人民的方面建立发展起来的 ,从本质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制度一般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有阶级对抗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这就是说,不是这个阶级的民主,就是那个阶级的民主,没有超阶级的、抽象的、笼统的、纯粹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必然要按资产阶级的民主观,建立和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宪法则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为确立有利于阶级统治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意志体现.宪政运动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制度过程中形成,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立宪思想则是宪政运动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目标,是各种政治力量为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展开激烈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