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以第二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自我推销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系列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无庸置疑的重要地位。然而,多年以来,“两课”对大学生一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钱兴 《唯实》2000,(11):58-59
一、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随着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德育改革应首当其冲 ,这在高校已达成初步共识。笔者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高校德育目标改革的认识。高校德育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活动 ,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规定 ,从宏观来说 ,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从微观来说 ,就是通过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水平 ,确立坚强的精神支柱 ,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针对这个现状,我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评先评优制度:首先是从评价理念上摆脱传统的“三好学生”的束缚,变“三好学生”评选为“优秀学生”评选。其次从鼓励张扬个性出发,设置如思想品德奖、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科技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核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简称“两课”)的教学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真正培养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加强高校“两课”建设中,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增强“两课”的实效性。一、优化教学手段设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给“两课”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例如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接受教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生活中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全育人”机制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首先,分析了“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分析了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论支撑。其次,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效果等方面。最后,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双创”课程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双创”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双创”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为大学生所开设的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两课”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普遍认为难以把握。怎样帮助学生学好“两课”?我认为,除了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之外,还应当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两课”学习方法,是指为了提  相似文献   

8.
管丹 《理论导报》2012,(2):45-46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与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和“村官”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德育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目标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总目标,那么,在这个总目标下,可分解出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主要有:一、基础性和谐。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总体评估的指标体系,实现高校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整体推进。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改进“说教式”、“灌输式”等陈旧德育方式,创新和探索符合德育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的“启发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倦怠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倦怠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心理消极现象,就必须从心理学角度深刻分析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倦怠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出发,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馆藏优势,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东正在进行“文化强省”战略,“文化强省”能否实现最终落在公民素质的提高上,而大学生是公民素质提高的主力军.作为广东的省府,广州地区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再加上广州地区集中了广东省主要的大学,因此在广州地区的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格外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代表“纵向研究”课题组向研究会、向参加这一工作和关心这一研究的同志们报告情况,望得到更多同志的鉴别、指导、帮助和支持。汇报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纵向研究”。它的全称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亦即:通过系统地、全面地、长期地调查和试验研究,掌握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规律及其制约条件(主要是环境和教育条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有效的途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起来,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育和塑造,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同等重要,都不可忽视。高校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缩短其就业的“社会适应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更应该通过“美化”校园硬件环境、创新校园制度环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环境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成文 《探索》2000,(4):74-76
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资料书第一集编辑出版,内部发行。湖北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原青少年研究所合作组织编写本刊讯: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湖北省《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1984—1985)统计资料(第一集)即将和大家见面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要真正使大学“两课”上出水平,上出实效,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六性”。第一,思想性。高校开设“两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鲜明…  相似文献   

19.
于峰 《世纪桥》2012,(9):83-84
中华文化讲“德才兼备”,做人要有德,做事要有才,一个是灵魂和根本,一个是智慧和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文素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们政治思想、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心理素养在待人处事上的特定要求和行为方式。完整的人文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文化支撑。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注重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大学生德育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这是解决高校“两课”教学困境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由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至今已进行四年。现已基本完成第一期的资料处理工作,取得有效问卷6791份(其中,大学生4614份、学生家长1245份、中学班主任625份、毕业生307份)。这些问卷包含40所高等院校,98个试点班的基本完整的资料,成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已经可以从多方面看到“纵向研究”科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