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意见与媒体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4年春季号文章:《死魂灵》 著名学者亨廷顿撰文称:美国的民主已日益成为一种没有代表性的民主。民众的偏好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分歧正日益扩大,造成了三种趋势:首先,从60年代至90年代,民众对政府和美国社会那些重要私营机构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通过降低经济和政治交易成本来提高市场和民主的绩效。民主政治的社会资本应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能够降低民主政治交易成本的制度和组织资源,社会资本通过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愿性合作共同体和普遍性互惠规范在社会中形成普遍性信任,而后者正是协商民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结合,借助于交易成本的分析工具,使民主的社会资本理论在对民主的社会条件研究上,将可能提供比政治文化更有力的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0日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学者洛仁·戈尔德纳题为《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美国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迫使日本、德国也采取金融化模式,这给世界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也给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作者认为,1973年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以前危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长期隐蔽萧条,资本主义进入慢性死亡阶段。作者认为这表明资本主义不再能推动社会,并据此提出对未来社会经济的18点计划,以重新启动社会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刊《每月评论》2011年发表了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和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互联网与资本主义的邪恶联姻》的文章。作者指出,因为互联网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本的积累过程,后者与数字通讯所具有的许多民主潜能相抵触。互联网这一过去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否意味着“中国模式”的必然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于2006—2007年组织了一系列以"市场与民主"为主题的研讨会,并于2007年夏将研究成果收录在《市场与民主》论文集中正式出版,本文即选自该论文集。西方许多分析家认为,受到世贸组织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必然会终结。而法国著名左翼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则通过对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好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以及面对全球化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得出结论:中国经济与"中国模式"是不可分离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8日法国"马克思园地"网站http://www.u-paris10.fr/Actuel Marx刊登了法国学者杰拉尔德·杜梅尼尔和多米尼克·列维合写的《20-21世纪之交的美帝国主义经济学》的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使美国资本从全球获得大量资本收益,世界资本于是大量流入美国,产生财富效应,使美国上层的资本收益很大。但是由此导致的高消费削弱了美国的实体经济,世界资本对美国信任度下降,有流出美国的趋势,美国因此不得不从新自由主义走向更多诉诸掠夺和控制的新帝国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5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理论家迈克尔.赫德森题为《关于私有化的另类视角》的文章,认为近三十年来,资本主义形成私有化、金融化和全球化的三位一体:20世纪70年代国际资本积累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导致金融化),这些资本推动了苏东剧  相似文献   

8.
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关系的最著名学者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2001年10月出版的力作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驱散了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颇为流行的各种自由主义,如“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民主和平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 以及“国际制度和平论”在世界  相似文献   

9.
资本之于民主的关系是比较民主研究的传统议题,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当前资本主义民主危机的讨论使得这一议题重新兴起。综观既有文献,可以把资本之于民主的关系概括为三种竞争性观点:一是和谐论,主张现代民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二是条件论,强调资本促进还是反对民主取决于资本与民主相互适应已达成妥协的能力,并受到多重政治经济条件和历史情境的影响,是政治主体行为博弈的结果;三是冲突论,认为资本与民主虽然存在"偶然和谐",但实质上存在本质矛盾,资本逻辑的扩展与侵蚀是导致民主衰落的根本原因。系统梳理和分析资本对民主的复杂影响,是破除西方民主话语模式的需要,也可以为我们发展适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的民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经验性评论》(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AnEmpirical Assessment,ed.by Christiaan Grootaert and Thierry Van Bastelaer,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2)。近年来,社会资本的地位大大提高。大家普遍认为,它将在缓减贫困和促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尽管长期以来许多人对社会资本在大多数发展过程中对效率和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表示怀疑,但这是第一本为证实这种影响和为这种影响转变成有效的政策制定提供严格的经验性结论的书。基于大量的新数据,该书均衡地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构建出了一种衡量社会资本及其影响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转型后的俄罗斯政治是否是民主政治,中国学者有不同的判断,但仍有某些基本共识,即俄罗斯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其宪政民主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奠定,政治上高度集权,俄罗斯民主还处于转型之中,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现行的政治模式别具特色,其原因在于:由于传统苏联政治模式的严重弊端,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都不愿再回到苏联的政治模式去;俄罗斯悠久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俄罗斯领导人个人的性格。对于俄罗斯民主转型的后果和前景,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其政治转型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繁荣和民主的基础,是俄罗斯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从长远看,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个国家的政治进步,既离不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离不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合理成分。每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步,既要遵循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律,也要尊重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俞可平先生曾写有一篇广为传颂的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在现代社会中,这几乎早已是一个常识。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四时期以降,中国老百姓也开始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德先生"是位好先生。俞先生在《民主是个好东西》中更是高调地强调:"民主不仅是解决人们生计的手段,更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更契合人类自身固有  相似文献   

13.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夏季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吉宾·洪题为《资本控制复合体:日本案例》一文,将社会积累结构理论、调节学派理论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理论往前发展,提出资本控制复合体概念,认为影响资本主义积累的核心因素是历史集团、所有制结构和金融体系。并以此三项分析了日本积累制度的特点。作者特别指出,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强国之本,金融体系是社会动员的根本工具,不能交给自由市场支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积累制度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经济科学”的传统中,一些人总是固执地抱着政治学和经济学是两门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复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著名的左翼学者,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每月评论》月刊的联合撰稿人之一,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近年来,福斯特在《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资本主义普遍性中的矛盾》等文章中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新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抨击,并对社会主义的复兴充满了信心。该文节选自福斯特发表在《每月评论》2005年7—8月号的文章,文章认为,历史并没有终结,种种迹象表明,社会主义正在复兴。  相似文献   

15.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随后,贝克又发表了《全球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民主源于民众对于更好生活的渴望,体现出集体和个人对于建立一个公正、持久的共同体的决心。生态民主作为市民社会的一种表现,建立在对工业过度发展的限制和随后的改革之上,它具有放权、灵活、权力转移等特点。全球工业政治经济帝国和国家的解体为民主转型提供了机会。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工业主义现实中构建生态民主,将生态民主视为市民社会的复杂动态的一种表现。从结社、合作和联盟的演变中不断发掘出对于自由和共同体的追求,是生态民主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一种渐进的质的变化。文章还考察了作为新兴的生态民主范例的三个案例:蒙德拉贡合作社、生活协会俱乐部和大西洋消费合作社。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反体系运动的代表:世界社会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1日http://WWW.zmag.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思想家、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日益壮大的世界社会论坛》的文章,介绍了新一轮反体系运动的代表——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历史、主要特点、争议的主要问题以及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取得的进展,并认为该论坛所代表的运动将不断壮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亚洲杂志》2005年第2期发表了国际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反帝国主义政治学:阶级构成和社会经济行动》的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全球尤其是拉丁美洲新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其不同于以前反帝运动的新特征。作者特别分析了拉美新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的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