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持续高涨.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安,担心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导致其产业日益“空洞化”,从而失去与大陆抗衡的筹码.去年下半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南向政策”,极力引导台湾厂商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分散台商对外投资的地点,给不断高涨的台商“大陆投资热”降温,减少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性,从而获取其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主导权.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实施已过一年,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谌彦辉 《台声》2004,(5):44-46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近十年来投资两岸,在石化、电厂、医院等多个领域砸下6000亿台币,却一直未能打开大陆医疗业。“3·20”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微妙,王永庆能否踢爆冷门到大陆设独资医院,各方为之关注。  相似文献   

3.
“南向”政策的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祖国大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大大增强,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据统计,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批准额为8.4亿美元,1992年猛增为33.26亿美元,1993年为59.78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93年7月提出了“南向投资”的政策,试图抵销台商“西进投资”的趋势,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引向东南亚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额从1993年的8.8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9.85亿美元,1995年…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台湾商业企业积极布局祖国大陆,提升了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新世纪以来,台商投资大陆逐步显现的新特点和新迹象引人注目。布局大陆提升全球竞争力目前,台商投资已形成“军团效应”,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都有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底,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一周年。据台湾方面统计,2009年7月1日到2010年6月底,台湾“经济部”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58项,投资金额7991万美元,雇用台湾员工达1200多人,远不如预期。其中,大陆企业对台制造业投资项目非常有限,仅有3项,仅占总数的0.05%。这与台湾对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占85%以上(初期占90%以上)形成鲜明对照。而今年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达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  相似文献   

6.
“现在台湾经济最严重的问题,不只是眼前所看到的股市重挫、资产缩水、企业财务危机等问题而已,投资环境的恶化,才是加速经济走向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在生存压力之下,台商正突破防堵,再掀新一波赴大陆投资热潮。(此段为导读)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不久前一个由多位重量级企业界人士共同投资的公司董事会上,董事们在看到2001年的营运计划和前三季短期投资的提列损失后,纷纷叹气。董事长问及“解决之道”都摇头,最后的答案是:“到大陆去吧!”  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从台湾到香港、澳门的班机几乎班班客满,而其中大多转机到…  相似文献   

7.
何唏 《台声》2002,(4):33-34
新年伊始,从江西泰丰轮胎有限公司传出喜讯,该公司将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进行扩建,把现有的年产60万套轮胎生产能力,提高到300万套。“泰丰”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台湾泰丰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投资3000万美元收购原江西橡胶厂轮胎分厂而成立的。1998年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亏损,到2000年底总计亏损超过了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的不景气,使台湾泰丰集团对在南昌投资失去了信心,准备撤回投资,另找出路。在“泰丰”经营最困难的时候,江西省和南昌市领导、省市台办及有关单位,伸出了热…  相似文献   

8.
被国际舆论界称为“中国北方经济黑马”的烟台市,也同样被台湾商界的有识之士看好,“抢滩登陆”的台商一波接着一波涌来,使烟台的“台资热”不断升温.只有赚钱的,没有赔本的谈起“台资热”,烟台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凤杰兴致勃勃地说,台商投资烟台是80年代中期由“三来一补”开始的,后来逐渐扩大到产业投资.1987年首批台资企业在烟台落户后,先后出现三次台商投资高潮,台资企业连年大幅度增长.尤其是1993年,全市新批台资企业230家,合同总额和台资额分别超过前6年的总和.截止到今年3月底,烟台批准成立的台资企业达到525家,合同总投资10.3亿美元,其中台资额5.2亿美元,台商实际投入资金1.8亿美元.投资项目以生产型为主,涉及水产、食品、服装、纺织、建材、机械、电子、塑料等几十个行业.目前,台资在烟台的外来投资中仅次于港资,已经跃居第二位.台湾地区继香港、韩国、日本之后,成为烟台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日前,台湾“内政部长”张博雅在“立法院”会议上表示,她支持在澎湖等离岸岛屿的五星级饭店内设立观光赌场。她还透露,台湾新领导人不仅支持此项计划,还会见了准备在澎湖地区投资25亿美元建赌场的美国威尼斯人集团的代表。张博雅的话一经传出,让人不禁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感。其实,澎湖开不开设赌场,对台湾的豪赌来说,并不是太过急切的事情,只要赌瘾一犯,澳门、济州岛赌场都只是一个小时的航程,再远到拉斯维加斯一样可以满足瘾头。拉斯维加斯最有名的赌场凯撒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统一论坛》2004,(5):27-30
自台湾行政当局6月初提出“6108亿军购案”以来,台湾社会各界的“反军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9·25游行”把全台湾的“反军购”活动推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民进党当局为获得“6108亿军购案”的拨款而加紧活动,岛内“反军购”的声势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台湾当局重提“南向政策”,鼓动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台湾岛内外的关注。“南向政策”并非为了发展台湾经济 与李登辉的“南向政策”如出一辙。1994年,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热潮,两岸的  相似文献   

12.
鄢磊 《台声》2001,(5):20-20
日前,据有关调查显示, 68%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不满意当前岛内经济环境,对于新当局各项主要经济决策不满意度都在 50%以上,其中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最令企业界失望,比例高达 73%。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和修改“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是台湾企业界最强烈的呼声。   事实上,台湾 90%以上的成年人都是股民。原来就有不少台湾股民经由香港投资大陆股市。特别是去年,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两岸关系紧张,民众信心日益丧失,台湾股市连连下跌。虽然台湾当局动用“国安基金”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护盘,但仍无…  相似文献   

13.
在1992──1993年期间出现了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实施的期限为3年,实施的范围为东盟7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资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而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更名为“加强对…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初,台湾股市发生洪福证券公司巨额违约交割事件,造成市场一片恐慌,使投资入信心崩溃,纷纷抛售股票。在短短4天时间里,台湾加权指数暴跌近千点,跌幅达14%,股票市价损失超过5000亿元(新台币,下同)。由于“洪福案”不仅波及台湾金融市场,更牵涉众多“立法委员”,暴露了台湾金权政治日益泛滥的严重性,因此成为岛内一个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5.
江林 《统一论坛》2002,(3):16-17
1995年前后,台湾执政的李登辉,深恐岛内厂商大量转移大陆设立生产基地会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后劲,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台湾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大饼。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化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  相似文献   

16.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17.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0):45-45
“期待陆资到台湾投资,引发‘爆米花’效应!”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台湾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土地大陆招商会”上,戴德梁行台湾分公司总经理颜炳立向在场的大陆企业家们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岛内经济低迷,厂商投资意愿普遍降低之际,台湾的“绿色产业”却一枝独秀。最新调查显示,多数业者仍看好环保产业,未来5年内,年产值可望从目前的1064亿元,增至1224亿元,增长约15%。 台湾“综合经济研究院”企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坚明指出,中国加入WTO后,环保产业将成为新世纪两岸最具发展潜力的产  相似文献   

19.
“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自信地亮出此招牌的是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台湾、专为外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牵线搭桥的红娘胡蔡安。1997年至今,安信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已引进百余家台湾和日本、韩国、美国的企业落户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总投资逾6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