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秀 《求实》2002,(4):23-2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主要的思想家之一 ,葛兰西主要哲学贡献是他的实践哲学构想 ,而作为实践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理论 ,这一理论有助于人们认识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和社会本质 ,同时也为“文化研究”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成为“文化研究”思潮反抗和抵制权力话语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话语资源。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剑 《理论学刊》2006,(3):110-111
无论就思想渊源还是就研究派别而言,新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维,其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促成了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这种转向结束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为文化研究开始建构一种摆脱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葛兰西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与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归于经济基础范围不同,葛兰西把市民社会理解为上层建筑的两大领域之一.他认为,市民社会作为社会中以一定经济关系为依托的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团体与组织机构,是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精神赖以生存的场所,是意识形态生成、孕育、传播的载体,是一定阶级争取领导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霸权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国际关系问题,他们以媒介霸权为技术基础,以话语控制为基本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在被输入国的广泛渗透,以种族优越论、文化至上论、文明冲突论等为理论支撑,实现自己文化霸权的目的。了解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基本程式和理论基础,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6.
曹杰旺 《党史博采》2005,(4):113-11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在当今时代,英语语言霸权地位的形成正在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应正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英语和西方文化,加强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7.
李瑶 《世纪桥》2010,(1):60-61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他们的理论是在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二者的结合,对于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莘 《探索》2007,(2):143-14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中国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并积极反对美国文化产业中所蕴含的文化霸权,提升中国的文化力量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0.
左小平 《探索》2002,53(6):128-130
冷战以后,美国在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根据清教主义的使命意识、独特的强势文化以及雄厚的科技、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在全球实施文化霸权战略,以征服和控制人心,以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美国的文化霸权对各民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维护民族文化主权,以回应美国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观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盼。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理念是当代中国的国富论,它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选择,是对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结。新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自觉,体现了可贵的人本精神、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3.
谢维营 《学习论坛》2009,25(10):57-60
文化利益结构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内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文化利益取得、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网络,是把文化利益单元联系为文化系统的桥梁和中介.文化利益结构包括主体、单元、中介等要素.凡是利益都与某种"权"相联系,因此应该用法律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权利.了解文化利益结构的特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合理分配、调整文化利益,对于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文化建设,应该打造包含物质、行为、制度以及精神等层面在内的多重文化特质立体架构,其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确立核心价值体系为"经脉",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来激发社会活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养分",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宽厚性来提高社会认同;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社会制度的科学性来保障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而且建构了其文化观的核心理念,价值系统的精华———文化精神。它至少包括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化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十分注重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科学地回答了“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解决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支点。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接连不断。由此而来的各种剧烈冲突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 ,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对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文…  相似文献   

17.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5,21(8):15-16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征与时代特征。文化创新在理论结构上,可以归结为,文化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动力系统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文化创新资源,按照科学的创新标准和指导原则,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核心,具有积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文化创造与革新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展示的是多元文化交流、沟通和融合的丰富多彩的景象。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文化霸权,文化殖民主义影响下,民族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考察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