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阶段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土地政策.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种新方法、新形式,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本文试就减租减息政策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特征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西侨务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前一时期是从抗战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主要为争取华侨对抗战更多的支援,后一时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占东南亚造成大量难侨回国,广西侨务工作转向紧急救侨方面。本文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利用当时的《广西省政府公报》、《大公报》(桂林)、《广西救侨工作总报告》等报刊资料拟对抗战时期广西侨务工作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广泛实施灵活高效的军事行动,而且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深入开展舆论动员.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抗战时期我党舆论动员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对搞好未来战争舆论动员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实践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归纳,认为团结和 争取少数民族形成统一战线、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立民族区域的自治政权、培养民族干部是 我党抗战时期民族工作的3个主要方面,标志着我党的民族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类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土地问题的正确政策和成功实践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实践,是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现路径丰富、体系完善、成果丰硕的特点,为我们今天探索多层面、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苏联基于国家利益要求与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在发展中苏国家关系的同时,不断调整对中共的政策。抗战之初,苏联在舆论和道义上给予支持,但拒绝军事援助,并要求中共对国民党进行妥协退让。苏德战争的爆发前后,苏联再三要求中共“武装保卫苏联”,赞扬和支持解放区战场。抗战胜利前后,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时极力贬低中共。这些政策,客观上支持和援助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卫战争,也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为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逯亚萍 《传承》2010,(36):10-11
通过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共土地政策的关系进行疏理,指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土地问题这一过程中的失误并分析其原因,从中找出引以为鉴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聂磊 《淮海论坛》2013,(4):16-17,9
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3年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成立后人口将近2000万,成为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冀鲁豫边区的发展历史为当代实践提供了宝贵遗产和深刻启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的重点工作,研究冀鲁豫边区的土地改革.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对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攀峰 《求索》2012,(11):65-6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提出并实施了以扶植自耕农为主的土地改良政策,并在部分区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未能在全国得以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法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基层实施的推动力,经济基础薄弱,佃农和自耕农的普遍怀疑等方面。该政策实施的结局表明:国家政策的设计与农民意愿的平衡,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政府推行政策的动因与政策设计本身的宗旨相符是保障土地政策成功实施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设是一个关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深邃见解,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等五个方面,对抗战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进行论述分析,似可为当今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晋林 《传承》2013,(5):34-3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土地政策,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实践,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边区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晋林 《传承》2013,(7):34-3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土地政策,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实践,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边区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发展民族教育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贵州省政府为了发动和联合少数民族同胞起来抗战,采取了不少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在吸取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贵州省政府发展民族教育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云清 《传承》2013,(6):34-35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战时期基本的社会经济政策,这是激发广大农民抗日热情的关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1942年春季以前,中共山东分局过多强调山东地区的特殊性,加之地主顽固派的消极抵抗,给根据地工作造成了被动局面。在党中央和刘少奇的正确领导下,山东减租减息工作走上了正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是工人阶级坚强的同盟军,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解放农民;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变土地政策;要坚持正确的阶级路线和乡村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乡村各阶层的利益;要坚持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并举  相似文献   

17.
凌永忠 《思想战线》2012,38(2):137-138
一、云南铜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由于全面抗战的展开,铁、铜、铅等军事战略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原有国内主要铜产区因战事发展而成为沦陷区或战区,国民政府无法进行有效开发。加之,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切断滇越铁路,1942年占领缅甸,进踞滇西,滇缅公路运输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共产国际为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前后期不同的土地政策对中共的土地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柳春清 《人民论坛》2010,(12):44-45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土地政策成功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改革开放时期,应该再次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城乡统筹的改革,既可以化解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形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又可以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和流转。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克服战时财政困难,解决军需民用及支持长期抗战,在精减和改革财政金融机构的同时,实行了开源节流的总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进行税制改革、发行公债、执行田赋征购和征借及激活金融的政策与措施,使湖北国民政府统辖区的财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对战时湖北国统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