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阐释气候变化的本质和根本原因、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略和主要措施,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应对气候变化思想理论中局部与整体、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以及被动与主动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半月时事     
胡锦涛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7月9日上午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应该以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保护环境三者关系为出发点,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一向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彭本利 《前沿》2012,(11):89-91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呈现出由气候政策行动向气候立法转变、由以减缓为主向减缓与适应并重、由以国家行动为主向国家与地方行动并重的趋势。中国作为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加强气候变化立法,不仅是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行动举措,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考虑从以下重点着手: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国内化、综合性气候变化立法、适应性气候变化立法、地方气候变化立法。  相似文献   

5.
丁丁  马涛 《小康》2013,(10):26-27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立法要处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协调性问题,解决好适用性差问题,立法要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求,以实现立法价值的最大化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我国近期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旨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  相似文献   

6.
杨楠 《长白学刊》2011,(6):73-78
气候变化作为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其重要性和影响毋庸赘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核心是运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机制应对气候变化。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机制为代表的国际法,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有目共睹。而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届满,人类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关键节点:2012年后人类应何去何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订立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到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及其构建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制定多部环境资源类法律以应对气候变化,健全了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多层面上有效推动气候变化的应对举措。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法治化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加强气候变化执法机构的建设;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来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立有效法律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8.
唐政洪 《中国减灾》2010,(12):40-42
尽管全球气候变化本身仍存在相当的学术争议,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迅速转向于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成为了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层面的问题。全球应对减排的呼声日益高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之争,事实上已经演变为以"低碳"发展模式为标志的基础研究之争、技术创新之争、市场占有之争、金融创新之争等一系列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的角力点。  相似文献   

9.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09,(17):13-1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气候变化"的定义为,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正>尽管全球气候变化本身仍存在相当的学术争议,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迅速转向于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成为了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层面的问题。全球应对减排的呼声日益高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之争,事实上已经演变为以"低碳"发展模式为标志的基础研究之争、技术创新之争、市场占有之争、金融创新之争等一系列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的角力点。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中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灾害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碳排放大国,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形成威胁,还对中国的经济、能源、以及农业林业资源带来巨大影响,也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等构成挑战。针对我国在气候变化中的具体国情,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我国现有的宪法、经济法、环境法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的时候,人们不应该忽略这个在气候变化中受到重大影响的弱势群体——妇女,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妇女。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愈发频繁和严重,食物和水资源短缺,气候难民增多,对健康构成更多威胁。而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分工特点,以及已有的男女不平等现实,致使女性在其间承受比男性更多更严峻的考验。因此,有必要在当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妇女问题。我们需要以妇女为中心来研究气候变化,提出应对策略,致力于阻止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适应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平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前言第一部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三、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一、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国情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原则三、目标第四部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三、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四、气候变化公众意识五、机构和体制建设第五部…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第一次达成共识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但是,其所构建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是以政治不确定性(即其有效性取决于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弱化发达国家减排和出资责任为特征的,因此,其所确定的全球减排目标恐怕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6.
第一部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一、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 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三、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湖北政报》2009,(18):9-11
<正>(2009年9月4日)鄂发[2009]21号大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提升我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当前,我省正处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性挑战,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国都不能置身事外。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并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性挑战,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一国都不能置身事外。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并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传统生计受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敏感,同时民间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也比较丰富多样.基于2007年以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资料,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果念行政村为例,考察藏族对气候变化的本土认知、气候变化对当地传统生计的影响以及当地藏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以呈现地方性传统知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现象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