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习郑九万,关键是要学习他的精神,根本是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我们学习郑九万精神,就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三个“千方百计”:一、像郑九万那样,争当基层好干部,千方百计让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强起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科学发展能力、民主理事能力、履行政策能力,当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二、像郑九万那样,争当致富带头人,千方百计让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共同富起来。我们钱清镇去年全镇工业产值和销售双双突破了200亿元,村级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已达到890万元。但如何让村级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郑各庄村,你会发现.这里简直比城市还现代化:宽敞豹道路.鳞次栉比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业网点,还有已入驻多家知名企业的工业园区,以及两所名牌大学新校园.一条漓澈的人工河从村中穿过。  相似文献   

3.
白食不好吃     
1995年11月,河南省虞城县法院审结一起特殊的“白条”案。该县门神楼村委会利用集体公款大吃大喝,被饭店老板送上了被告席。虞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至今尚有数以万计的农民生存在贫困线以下,刘店乡门神楼村也不例外,但该村村委会一班人不顾禁令,多次顶风吃喝。宴请宾客,甚至借钱吃喝。因村财政无钱,他们吃喝过后,大都以村委会的名议打一个‘白条”了事。近几年门神楼村委会仅在刘店村郑长路的饭店里就欠下吃喝款6073元。在郑老板多次催要下,门神楼村委会于1994年7月13日从乡财政所借款2000元,大吃一顿后,归还老帐800k剩余5273元…  相似文献   

4.
福海县阿尔达村村民梁建军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枸杞果很受消费者欢迎,且经济效益高。他便栽种了10亩,次年收入1100公斤,净赚1万余元。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周围农民对种植枸杞产生了兴趣,他毫不保留地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并将精河枸杞种植能手“请”进了阿尔达村,引导村  相似文献   

5.
周巷镇位于孝昌县东部,有山场面积78万亩,占全镇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孝昌建县以前,大面积的山五岗地成为我们的沉重包袱,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不足400元,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万元,是全省重点插花贫困乡镇之~。建县以后,我们抓住机遇,确立了“立足山场。振兴周巷”的发展思路,唱山歌,走石路,变包袱为财富,化困境为出路,全镇围绕山场形成了茶叶、石材、苗木、香菇四大支柱产业,1997年创产值26亿元,提供财政收入160万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村集体提供积累650万元,占全镇村级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从山场开…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随同农业部门的同志,对江苏省射阳县某乡人均纯收入超2000元的四个村进行了调查,本意是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以点带面。然而.调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严重的“以富填贫”现象令人吃惊!这四个村共有236O户,9786口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私营工业,甲鱼、螃医、野鸡、野鸭、剪毛兔养殖等各类专业大户721户,2840口人。这些户户均年纯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高的在10——30万元之间,最高的一家生产地板砖的私营企业年纯收入达到112万元。这721户年纯收入约4010万元,占四个村村民年纯收入的89%以上;人平均收入14万元,是四个…  相似文献   

7.
郑九万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在深入学习郑九万的事迹后,深深感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是郑九万精神的重要内涵所在,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在。要学习郑九万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虽然身处贫穷偏远的小山村,但郑九万面对差距不气馁,面对落后不放弃,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紧紧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使小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修建了村内自来水,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修建了通村机耕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引进和开发高山柿子、青椒等种植基地,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门路…  相似文献   

8.
8月2日,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文化大院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身着满族节日盛装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喜迎城里来的贵客——北京老舍茶馆干部职工和演员们。这是北京老舍茶馆与巴园子村开展“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结对子以来开展的首次送戏下乡活动。宣武区文明办主任白杰,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大兴区文明办主任吴凤琴,大兴区新农村办公室、北臧村镇党委、镇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巴园子村的200多村民参加了这次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9.
朱之初 《今日浙江》2012,(17):52-53
新昌县大市聚镇西王村党支部书记吕乃军空闲时,喜欢到浙江博泰纺织有限公司周边转转.问问企业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他说:“博泰公司是我们村的‘财神爷’,每年交给村集体1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湘口新传     
遍地芦苇野草、一湖蚊虫,没有田地、荒无人烟,——这是昔日的黄家口东汉湖。 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个荒芜之湖上会崛起一座富庶之村——洪湖市湘口村。这个奇迹是省人大代表、省劳模、“农民企业家”——唐从柏带领湘口人,经过20年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1998年,湘口村总产值达1.8亿元,集体积累达4000万元,人平纯收入5000元。  相似文献   

11.
紫微苗家     
紫微村民委员会属临沧市凤庆县新华乡。紫微村现有住户744户,是一个苗族聚居的乡,苗族占到总人口的54%。2004年,该村粮食总产96万公斤,经济总收入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元。该村苗族使用苗语西部方言,没有文字,一般都通晓汉语。紫微村的苗族主要有“青苗”、“白苗”和“花  相似文献   

12.
治特营子是一则“蒙古族聚居的嘎查,全嘎查779口人中,蒙古族占85%以上,过去,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落套村”,是盟斌两级扶贫重点嘎查。1989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76元。1992年这里开始发生变化,短短几年中,嘎查经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盟著名的富裕村。1996年,社会总产值达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嘎查固定资产达300万元。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短短几年内究竟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一、廉班子的合力,推动“两个文明”一起上浩特营子位于科右前旗东南部,与吉林省观北区岭下镇毗邻、清代曾是戍边…  相似文献   

13.
符义雄 《今日海南》2006,(11):42-42
琼海市长坡镇长山园村是一个边远的老区行政村,但那里历来有着浓郁的乡村文艺传统。在解放初期和“文革”年代,这里都曾有过乡村“琼剧团”和“文艺宣传队”。近年来,长山园人打开山门,走出村门,治路、治山、治村,昔日封闭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呈现出一派大路小道环村通、大车开进家门口、荒坡野岭吐绿金、橡胶槟榔满山坡、胡椒筑起绿宝塔、蕉瓜果菜遍田洋、电视电话进农家、汽车摩托走村乡的新气象。长山园人富起来了,那些“老艺人”、“戏班仔”更坐不住了,自发的业余文艺活动更丰富多彩了。一批年老的“戏班子”和“歌手”、“舞脚”经常…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4,(10):F002-F002
马坡镇自各庄村抓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大搞坏境整治.彻底改变破旧落后的面貌。到目前为止,全村集体资产合计1910万元,村16家企业每年上交集体租金达150万元,2003年达到188万元,比1995年增长12倍,人均纯收入10790元,各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区村级前列。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的环境太美了,就像到了世外桃源……”到龙镇村游玩的游客们感叹。初春时节,游客穿行在龙镇村,目之所及,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春天的龙镇村,一派美丽和谐的宜居乡村新景象。近年来,在连续实施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活动中,容县各地悄然发生变化,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子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模样,村容整洁、道路干净、人民富足……这些都得益于容县各地挖掘当地特色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谁来组织?谁来推动?怎么组织?怎么推动?这就是村治的问题。可以说“八郑规程”对解决上述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八郑规程”中,原则不再是口号,而是可以操作的办法和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也是具体的,哪一项办了,  相似文献   

17.
报刊时有披露买卖“乌妙帽”的丑闻,但只见抨击卖官者的腐败嘴脸,却没有鞭挞买官者丑恶心态的文章。原河南巩义市委书记杨振海以2.5万元的贿金,将市物资局副局长的宝座售出,买官人只用了“魏某”代之。原江西省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卖官收入16  相似文献   

18.
人间真情     
1996年4月6日,对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镇姚驾桥村郑涨钱、刘桂英夫妇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找到离别了23年的女儿。1974年6月郑涨钱患了恶性淋巴肿瘤的绝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刘桂英变卖家产,生产队、村民、亲戚也纷纷伸出救援之手,但经县、省等医院医治,都没有疗效。两个月后,妻子刘栓英生下第二个孩子。月子里,她始终为丈夫的病忧心不安。在接到医院让为丈夫“准备后事”的通知时,她精神失常了。郑涨钱明白自己命在旦夕,做出与妻子离婚的选择──按照农村的习俗,死了男人再嫁会被认为“克夫”。为了让妻子有一个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正> 江陵县委政研室李万道、王彩宏来稿指出,最近,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1991年26个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村逐村进行了调查。调查不仅使我们从这些千元村中探索到一些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而且还使我们看到农村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嵊州在三界镇八郑村搞了一个民主治村模式,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探索,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如果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我觉得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把嵊州的民主村治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会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在论坛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路,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八郑规程”要成为中国的民主治村模式,还有很多事要做!嵊州市市长@魏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