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北南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开始从敌视与对抗走向和解与合作,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和国际新环境等是变化的主要原因,双方首脑明智决断则是关键.为实现既定目标,尚需双方继续努力真诚履行协议并寄以时日.国际社会尤其是有关大国亦应积极协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2.
和解是国家间关系中一种典型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国家间互动形式。与和平不同,和解是发生在那些有严重历史恩怨的“宿敌”或“世仇”国家之间,它不单单是物质层面上的冲突解决,更涉及民族心理和精神创伤的愈合,是一个从冷和平走向暖和平、从不稳定和平走向稳固和平的长期过程。目前,学术界既有的关于国家间和解的研究描述多于诠释、案例多于理论,存在着忽视和解的阶段性特征、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性逻辑等缺陷。国家间和解的发生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它或是等级制作用的结果,或是在面临较为强烈的安全关切下,国家在维护国内政治合法性与国家安全之间作出的一种平衡。国家间和解的巩固与深化本质是一个将和平制度化的过程,它涉及三个密不可分、又相互递进的机制:从承认(对历史事实的再确认)到补偿(对非正义的弥补和纠正),再到融合(多层次的社会融合与交流机制),是在内力与外力、政治与经济等多重复杂因素互动作用下的结果。国家间和解的实现会带来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能够显著地改变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生态,又能够获得超越双边关系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与地区和平的深化,而且也是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某种权威主义政权向民主政权过渡时,如何对待过去就会浮出水面,在国与国的战争中打败当地政权的占领军执行过渡正义,以及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力量间的较量和商讨这两种情况下过渡正义得以展开。而迈向正义和和解有两条不同的路径,正义是和解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历史的沟通路径和以正义为核心的模型进行区分,我们发现,迈向对话的三个步骤,即:内在路径,比较路径和超国界对话。但是,即使无条件宽恕也不能解决韩日之间的矛盾,所以坚持村山富市1995年讲话精神是韩日迈向和解的最低限路径。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东盟与北越相互敌视。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与东盟关系出现短暂缓和。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双方关系再次呈现对抗状态。冷战结束后,越南与东盟之间关系走向和解。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期动荡和分裂的东南亚开始走向区域联合自强和一体化方向的新道路。越南与东盟关系的演变,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和各自的利益考虑,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邢骅 《国际问题研究》2007,(2):32-36,43
冷战后美欧关系从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对抗到布什总统连任后的和解经历了令人瞩目的波动.但波动因美欧关系的特质而上下有限,造成波动的三个变数是总体国际形势演变、各自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对策.2003年布什总统访欧开始的美欧关系的改善几年来持续巩固与发展,标明双方关系进入一个以合作为主调的新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内凝聚双方的因素将超过分裂因素,美欧关系的新阶段在较长时期可望延续.  相似文献   

6.
展望90年代     
国际上从对抗、紧张转向对话、缓和,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将继续迅猛发展。90年代将是一个准备和过渡的重要时期。今后世界上将会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力量将会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战后以来美苏两极的格局终将被新的多极格局所取代。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应当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朝鲜宣布发射卫星成功,继而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使多年有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成果可能化为乌有。朝鲜半岛危机的实质是美朝对抗,其走向取决于美国对朝政策能否作出根本性调整和朝鲜在美朝博弈中能否把握机遇。未来,美朝继续对峙、对抗趋于和缓和半岛发生重大事变这三种可能性都不排除。六方会谈机制对于各方来说,都是解决半岛危机不可或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结束,对东北亚的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地区各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尖锐对抗走向国家民族利益的竞争,导致已有的同盟关系和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地区安全环境也在起伏中趋于缓和。另一方面,冷战思维仍在作祟,美日强化安全同盟...  相似文献   

9.
综观欧洲50年一体化发展历程,和解和合作构成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前提.欧洲和解是欧洲国家超越历史的选择,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本文从欧洲和解的基本历史条件出发,确定欧洲和解的历史动因,在此基础上阐述欧洲和解的诸层面.鉴于德国问题是欧洲问题这一历史认知,本文在阐述欧洲和解时将视角放在德国在西部面对法国、在东部面对波兰的和解.德法和解和德波和解构成了欧洲和解的核心层面,这也反映在欧洲国家外交指导思想及其外交行为上.解读欧洲和解和欧洲合作的互动关系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软实力背景.  相似文献   

10.
高峰会谈后朝半岛军事形势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对立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诚意和意向,军事形势正在趋于缓和;二是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双方的军事对抗局面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治理念上的对立成为难以消除军事对峙的主要障碍,二是双方严重的互不信任严重制约双方实现国事和解,三是悬而未解的现实问题仍是影响双方军事关系发展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1.
中俄关系史渊远流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更是经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先是中苏关系“友谊-对抗-正常化”(其中以对抗为主)的40多年,尔后是冷战后中俄两国从确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到构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毗邻而居并有着世界影响的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不仅是中俄两国实现复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石。理性评估中俄关系的优势和不足,精心经营和维护来之不易的“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刘振民 《国际问题研究》2015,(2):12-15,141,142
<正>二战结束70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发生很大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亚太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东亚已成为继欧盟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经济第三极。谈到"亚太地缘政治",基础的问题是怎么看亚太地区形势,核心是东亚能否保持繁荣稳定。客观判断东亚地区形势,需要多维视角。从时间坐标看,东亚历经"热战"和冷战,一些残余至今尚存,但总的趋势是从动荡走向和平、从对抗走向合作、从贫穷走向繁荣,并且有望延续下去。从空间坐标看,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东欧和中东战火重燃,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而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日本政局与外交新变化和中日相互作用新趋势的推动下,中日关系面临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新转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平衡美亚和重视日中关系的政策取向,为中日关系带来了“福田机遇”期。中日双方应珍惜这一机遇,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美俄两国在谋求建立冷战后相互关系的过程中,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现在美俄已不是对抗的两极,但90年代初宣布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未形成,两国从维持亲善走向面对现实。近年来,美俄两国在战略和双边关系诸多领域矛盾与分歧叠现,美英空袭伊拉克,特别是北约对...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缓和进程中的东北亚地区形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历来是远东大国军事与外交战略中的必争之地。基于地缘位置的特殊重要性,从日俄战争到美苏对抗,陆权与海权两大势力一直在此激烈争夺、交替影响。惟其如此,当前朝鲜半岛出现的缓和趋势,不可避免地会触动大国神经、牵扯各方利益,在推动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的同时,对亚太及世界安全形势也将构成深远影响。一、半岛形势持续走缓,和平竞争大势所趋世纪之交,以朝鲜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为契机、受朝韩“自主和解”带动,朝鲜半岛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和平与稳定的构筑进入一个新阶段,沉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北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社会民主化是如何使苏联政治走向终结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对话走向建交。在建交后的30年中,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气象。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双方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难以指日解决。两国只有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问题,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相互关系才能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陷入对抗僵局,美国对朝采取了遏制待变的策略。对抗局面对朝韩的安全都不利。韩国推进的“朝鲜半岛信任进程”由于双方的“话不投机”而受阻。朝韩关系再陷困局,并且处于无协定、无对话、无谈判的状况。这种对抗局面的持续,致使六方会谈难以重启,核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半岛正在积累安全风险。要打破这种局面,韩国需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结构性局限,推动朝韩关系重返以往双边协定所确定的和解轨道,并推动六方会谈的重启。  相似文献   

19.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吴哥以后的柬埔寨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国家重心从吴哥向金边的转移,这意味着商业和人口的移动;二是泰国和越南在柬埔寨历史中扮演角色。因此,研究十九世纪的柬埔寨也必须看到其对外关系背景。柬埔寨同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的关系,在这两个比柬埔寨大的国家的对抗框架中存在。对抗产生于无论谁都不愿承认对方具有平等和优势地位。反过来,这种非情愿性部分可以从朝贡外交的传统观念追寻,朝贡外交强调朝贡者与受贡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确实,19世纪东南亚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仪式交换礼品以表示不同的国家身份和…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军事遏制,俄美关系陷入长期对抗。俄美对抗的根源在于美国不断削弱俄罗斯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企图改造俄罗斯政治制度。同时,基于军事安全互动的俄美关系基本结构也使两国难以摆脱安全困境。拜登执政后,美国对俄推行"强力遏制+有限合作"政策,普京政府可能以反制与合作两手策略应对,既避免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卑躬屈膝地与之和解。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美关系仍将延续对抗状态,难以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