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辨认是在侦查活动中运用广泛的侦查措施,辨认结果以辨认笔录的方式成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实务中,辨认规则作为辨认活动开展的核心尤为重要,但也存在诸多值得考量的问题,文章将针对辨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辨认是识别和确认嫌疑人等有关案件证据的一项侦查措施,在侦查和司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辨认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在实施辨认阶段时出现差错。本文指出为了更好的进行侦查和为审判提供正确的证据,我国应加强防范错误辨认,以便更快更准确的缉捕犯罪嫌疑人,提高办案效率。  相似文献   

3.
金融诈骗犯罪证据及侦查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证明对象和证据特点,应采取的侦查方法是: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查明受骗经过;组织辨认;收集书证;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清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4.
杨奕萍 《法制与社会》2012,(11):130-131
再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相关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的掩盖事实,隐藏、销毁犯罪证据,收买证人,串供,包庇犯罪嫌疑人等各种反侦查行为,并在这些行为中形成并经侦查机关固定下来的证据。本文拟对再生证据的特征、运用、收集以及在运用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阐述,以期有助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技术侦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的查清犯罪事实的犯罪侦查方式,已经在各国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和推广.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中行使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作为典型的秘密侦查措施,技术侦查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该类侦查手段及由此而获得的技术证据,避免侵害侦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倪晓峰 《犯罪研究》2013,(3):11-15,54
侦查辨认是常用的侦查措施之一,侦查辨认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可以直接影响办案的结果,错误的侦查辨认结论可以导致错案的发生。本文通过重点探讨辨认人对案发生过程中客观刺激物各元素的原感知以及对辨认对象各元素的感知比较的误差,分析导致侦查辨认失真的心理学因素,最后提出防止侦查辨认失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8.
张昕 《天津检察》2009,(2):10-11,7
特殊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采取隐蔽身份、目的的方法,在侦查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以及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活动。根据司法实践,特殊侦查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技术类秘密侦查措施,如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等,这是实践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俗称“技侦”;二是特工类秘密侦查措施,如使用线人、特情、卧底侦查员等:三是诱惑类秘密侦查措施,如机会提供型引诱、虚示购买、控制交付等:四是传统侦查行为加密类侦查,如秘密搜查、秘密提取、秘密辨认、秘密拍照或录音录像、邮件检查等。从职务犯罪侦查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诱惑类侦查措施不适用于职务犯罪侦查。而其他三类都应当用法律的形式赋予检察机关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周启成 《法制与社会》2012,(28):293-295
在当前"口供中心主义"的大环境之下,作为职务犯罪侦查的新手段,讯问型诱惑侦查依托其取得口供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侦查机关的重视和青睐.然而,这种侦查方式存在着硬伤,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侵犯侦查对象的权益,容易产生诱供的嫌疑,因此,通过诱惑的方式得到的证据要经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严格审核,这限制了讯问型诱惑侦查的推广.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利用艮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来规范和制约,是讯问型诱惑侦查得以广泛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侦查思维是侦查人员在侦查办案中的思维活动,是侦查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案件中时、空、人、事、物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达到对案件本质的认识。证据调查思维是侦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案件侦查必须以证据为核心,刑事案件侦查的全过程可以说是证据调查的过程。侦查人员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主体自然就成为证据调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7,(2):80-88
侦查辨认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人员组织的对与犯罪有关的人、物品、文件、尸体或者场所进行辨识的活动。辨认笔录是其呈现的证据形式。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包括:侦查辨认准备不适当、违反辨认规则、辨认笔录的制作存在瑕疵、对是否应当组织辨认把握不准确等。建议从构建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侦捕、侦诉、诉审关系出发,建构辨认规程、辨认笔录审查机制、辨认配套制度等制度,加强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权等权利和其他辨认参与人权利保障方,以期缓解上述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辨认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证据是案件定性以及裁量的唯一依据。在一起案件中,证据产生的起始点是在公安机关对案件的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取得的证据也是一起刑事案件中最主要的证据来源,可以说是一切后续法律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搜查是为了收集证据、查获犯罪人由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搜索的一种侦查活动。刑事诉讼法侦查措施中专门规定了搜查,并用5个条文规定了搜查程序。但如何看待搜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相关证据却没有规定。本文试就搜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性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发现证据难、固定证据难、稳定供述难是困扰自侦工作的难点,在侦查中正确、适时的运用心理疏导,能起到疏导、安抚的作用,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判,帮助犯罪嫌疑人重新规划人生,使侦查工作达到应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案情回放]在某大型国企基建处工作人员李某涉嫌贪污的案件中,侦查初始只有一封简短的匿名举报信,在调取书证、物证无果后,侦查人员将侦查重点转向言辞证据,  相似文献   

15.
辩认是指在侦查人员主持下由被害人、证人、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尸体、场所进行识别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侦查辨认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在刑事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辨认被广泛运用,通过辨认所获得的材料有不少当作证据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和认定犯罪。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辨认在刑事侦查中的地位以及辨认的具体程序,目前法学界对辨认的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做法不尽一致。本文就刑事侦查中的辨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刑事侦查中的辨认,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为了审查某个人是否同犯罪有联系,或者某个同犯罪有联系的物是否属某人所有,或者为了查明无名尸体的身份,而将该人、物、尸体提供被害人或证人进行识别的一种侦查活动。提供辨认的一般是人、物或尸体本身, 有时也可能是人、物、尸体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介入侦查是指检察机关适时参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完善和运用及侦查取证方向提取意见和建议,并对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法律监督。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介入侦查的法理、法律和现实司法实践依据进行探讨,探寻存在基础,同时明确介入侦查惩罚犯罪及保护人权的目的,最后对如何构建理想状态的介入侦查制度进行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李明华 《天津检察》2009,(6):39-39,66
搜查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在侦查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利用搜查措施来获取证据,为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提供证据的案例很多。因此,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利用好搜查这种侦查措施,会增强办案效率,提高案件质量。在职务犯罪的搜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浅论贪污贿赂犯罪侦查途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才 《犯罪研究》2003,(4):49-51,57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途径的基本模式是检察机关在同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结合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所形成的基本侦查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是在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为主要表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所运用的侦查途径的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侦查人员对案件证据的搜集、分析,采取强制措施,以及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技巧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刑事警察》2008,(3):55-57
(此案是绵阳市首例一审判处死刑的“零口供”案件。该案的侦查工作对类似案件如何侦破,主客观证据如何收集,怎样对主客观证据进行关联运用,怎样弥合口供缺失的证据锁链,如何固定证据、使用证据支持公诉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