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月梅 《传承》2014,(11):108-10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学校与市场无缝对接的举措。综观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诸多困境。加强校企联系,促进合作人才培养,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完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的教学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黄惠  洪志钧 《人民论坛》2012,(26):62-6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要求高校顺应市场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走出一条"反哺式"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实施校企人才流通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申报项目等措施,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合作。  相似文献   

3.
刘淑娟 《前沿》2013,(17):125-127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会计专业,从校企协同管理机制、校企协同运作体系、合作企业资质标准等方面提出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体制,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南疆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办高职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以达到双向互动、互惠互利的目的,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发现目前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校、行、企”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雪霞 《人民论坛》2012,(35):158-15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内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这一合作模式为实现会展教育、会展企业和会展产业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影响、合作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会展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铁 《理论月刊》2015,(1):117-121,138
校企合作不仅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我国的校企合作仍存在着学校、企业、政府角色意识错位,国家保障制度不够,企业成本过高,高校培养学生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有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差等内部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动力机制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建立各级政府的监督评价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德国应用型大学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改革创新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德国吕纳堡洛伊法纳大学改革的视角分别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学内部机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社会就业方向和成效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开学 《人民论坛》2010,(9):226-227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显现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对高等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可以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外延、特点等,提出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燕 《前沿》2014,(3):112-113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的加深,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是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根据高职商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指导性理念,但是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果却乏善可陈,而且也缺乏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成熟的机制,校企合作教育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制约性问题还没有被认识或解决。比如校企合作教育的理念变迁问题,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问题,以及校企合作教育的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英娟 《公安教育》2008,(10):47-4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要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与做合一,产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何其华 《当代广西》2013,(17):60-61
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广西物资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引企入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启深度校企共育人才模式,引领"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有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其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就业需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以设计专业为例,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欠发达地区,云南需要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因此,实施院校企业科技合作,对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自1997年正式开展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以来,云南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敞开怀抱吸引技术人才,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强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填补了省内科技空白,为云南的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依然面临着政策、生源和培养三大瓶颈,在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亟待突破和创新。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示范院校建设,在学校办学上落实"三个转变",在办学模式上推进"四个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五个对接",可以促进高职示范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近些年,随着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在开展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时,一定要全面地认识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深刻反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采取优化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文案针对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优化构建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培养优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目前,课程存在建设体系不健全、教学组织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等问题。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介绍打造《人力资源管理》金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构教学流程、共建精品课程资源库、开展实践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评价等六项具体举措,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熊林 《传承》2013,(8):76-78
现有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构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进度,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林 《传承》2013,(6):76-78
现有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构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进度,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